
指寺廟裡供奉十王的殿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或戲之雲:‘君有豪名,能深夜赴十王殿,負得左廊判官來,衆當醵作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蓋 陵陽 有十王殿,神鬼皆以木雕,妝飾如生。”參見“ 十殿閻王 ”。
“十王殿”是民間信仰中供奉十殿閻王的寺廟殿堂,源于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後的冥界觀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十王殿是供奉“十殿閻王”的宗教場所,常見于佛寺或道教廟宇中。十殿閻王是陰間審判亡魂的十位主神,掌管地獄刑罰與輪回轉世。
十殿閻王構成
十王分别執掌不同職能,依次為:
文化表現與藝術形象
十王殿中的神像多為木雕或泥塑,形象威嚴,如《聊齋志異·陸判》中描述陵陽十王殿“神鬼皆以木雕,妝飾如生”。部分寺廟會将十王與判官、牛頭馬面等冥吏共同供奉,形成完整的陰司體系。
宗教意義
十王信仰融合了佛教“地獄說”與道教“酆都大帝”體系,強調因果報應,勸人向善。地藏菩薩作為幽冥教主,地位高于十王,象征救贖與慈悲。
相關擴展
十王殿的布局常分左、右廊,如《陸判》中提到“左廊判官”,暗示殿内結構複雜。民間習俗中,亦有在十王殿舉行超度法會或忏悔儀式的傳統。
如需了解具體寺廟中的十王殿實例,可參考《聊齋志異》相關篇章或查閱佛教典籍。
《十王殿》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地府中心殿宇,供奉十王以及處理冥府事務。它是冥府的主要建築之一,被認為是冥府的審判之所。
《十王殿》的拆分部首為立(站立),筆畫數為5個。
《十王殿》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地獄經》和道教經典《黃帝内經》中。它描述了地府中心的主殿,用于審判亡靈的善惡行為,并決定其來世的輪回。
《十王殿》的繁體字為「十王殿」。
在古漢字中,《十王殿》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原意,表達方式可能會更加古老和傳統。
1. 在地府,有一座莊嚴的《十王殿》,十王坐鎮其中。
2. 受刑者被帶到《十王殿》,等待審判和決定。
1. 地府十殿
2. 十殿閻羅
3. 十殿閻王
1. 地府
2. 冥府
3. 黃泉
1. 人間
2. 仙境
3. 天堂
别人正在浏覽...【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