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六种善行。《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匪君不肃。”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父约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
(2).谓水气运行。《管子·幼官》:“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 尹知章 注:“水成数六,水气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也。”
(1).六个行列。《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2).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六行”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背景和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解释:
西周时期,“六行”指大司徒(官员)教导百姓的六项行为规范,即:孝(孝敬父母)、友(友爱兄弟)、睦(和睦邻里)、姻(善待姻亲)、任(诚信交友)、恤(体恤弱者)。这一概念出自《周礼·地官·大司徒》,是古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伦理标准。
唐代将尚书省下属的六部称为“六行”,包括吏部(官员任免)、礼部(礼仪文化)、户部(户籍财政)、工部(工程营造)、刑部(司法刑狱)、兵部(军事管理),后泛指朝廷官吏。
在中医领域,石清峡士提出“六行”理论,将传统五行(木、火、土、金、水)扩展为木、火、土、金、水、相火,用以更细致地描述气血运行规律,成为气血系统的符号化表达。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古籍及百科资料,若需更完整内容可参考《周礼》《管子》等原文或相关研究文献。
《六行》(liù há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六行,六条线。”
《六行》的部首是“立”字旁,共有6画。
《六行》这个词的来源相对较难考证,可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特殊称呼。
《六行》的繁体字为「六行」。
在古代写成《六行》的汉字可能有所不同,但具体的古代写法目前无法确定。
1. 这幅画有着六行简洁而有力的线条。
2. 他的字写得很好,每一个六行都非常工整。
六行道歉、六行书法、六行诗、六行交谈、六行画作
六线、六条、六根
一行、二行、三行、四行、五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