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柰的意思、山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柰的解釋

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莖塊根狀,有香氣,可入藥,也可作香料。原産 印度 ,我國 台灣 、 兩廣 、 雲南 等地均有栽培。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山柰》:“山柰生 廣 中,人家栽之。根葉皆如生薑,作樟木香氣。土人食其根如食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柰(學名:Kaempferia rotunda)是一種兼具藥用和食用價值的植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植物學特征

山柰為姜科山柰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呈塊狀,具樟木香氣,冬季采挖後切片曬幹入藥。其葉通常貼近地面生長,近圓形,葉面幹時可見紅色小點。原産于印度,我國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

二、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辛、溫,歸胃經。
  2. 功效與主治
    • 行氣溫中:緩解胸膈脹滿、脘腹冷痛。
    • 消食止痛:改善飲食不消、牙痛、跌打損傷。
    • 化濕驅寒:治療寒濕霍亂、寒性腹瀉。

三、古籍記載

四、烹饪與日常應用

山柰根莖幹燥後常作香料,用于肉類和鹵味調味,能去腥增香。民間亦将其粉末用于牙痛外敷或制作面脂。

五、現代研究

現代藥理學指出,山柰含揮發油成分,具有抗菌、抑菌作用,但相關研究仍需進一步驗證。其炮制方法簡單,通常洗淨切片後直接曬幹使用。

山柰是藥食同源的典型代表,既有傳統醫學的深厚基礎,也在現代飲食中占有一席之地。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中醫典籍或權威醫藥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柰》的意思

《山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山中的柰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柰》的部首是山(山字部首),由2個筆畫組成。

來源

《山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辭中,其中的一句詩:“自我遼東來,迢迢山柰行。”意指作者在遠方的遼東旅行時,路過山中的柰子。

繁體

《山柰》的繁體字為「山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有變化,但《山柰》的基本形狀相對穩定,沒有很大的變動。

例句

1. 山柰紅了,是秋天到了的标志。

2. 他在山中采摘了一籃山柰。

3. 這裡的山柰特别甜,你應該嘗嘗。

組詞

1. 山果(shān guǒ)

2. 采摘(cǎi zhāi)

3. 秋天(qiū tiān)

4. 紅了(hóng le)

近義詞

山柰的近義詞有:山果、山裡的果子、山中的柰子。

反義詞

山柰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山柰的山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