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帝王給予的獎勵。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察臣無罪,寵奬逾深。” 唐 韓偓 《乙丑歲九月書四十字》詩:“旅寓在江郊,秋風正寂寥。紫泥虛寵奬,白髮已漁樵。”
寵奬(chǒng jiǎng)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寵”和“奬”二字構成,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和特定語境中,指上級對下級的寵愛與嘉獎。以下是詳細解釋:
寵(chǒng)
指偏愛、恩惠、榮耀。《說文解字》釋為“尊居也”,引申為地位高者的偏愛或特殊待遇。例如《國語·楚語》中“寵神其祖”,意為尊崇神靈。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4卷,第18頁。
奬(jiǎng)
同“獎”,意為勉勵、稱贊、賞賜。《說文解字》注“奬,嗾犬厲之也”,後引申為鼓勵、褒揚。如《左傳·襄公十一年》“奬王室”即輔佐王室。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4卷,第319頁。
寵奬指地位高者(如君主、長輩)對下屬或晚輩的寵愛與嘉獎,強調恩寵與物質/精神獎勵的結合。常見于史書、奏章等正式文體,例如:
(漢光武帝因窦融忠誠顯赫,對其加倍恩寵賞賜。)
(宋高宗厚加賞賜,授予嶽飛節度使職位。)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98頁。
明确收錄“寵奬”詞條,釋義為“寵愛獎勵”。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卷,第857頁。
釋為“寵愛并加以獎賞”,引《南齊書·張敬兒傳》:“世祖寵奬敬兒,悉以為實。”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第三冊,第2426頁。
現代漢語中,“寵奬”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寵”與“獎”的獨立含義仍活躍。其核心語義可類比現代詞彙“厚待”“嘉獎”,多用于描述曆史事件或仿古語境中,體現權力關系下的恩惠與激勵。
“寵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意義與“受到特殊獎勵或恩寵”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寵奬”由“寵”和“奬”組成:
在古典文獻中,該詞多指帝王對臣子的嘉獎。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泛化為“因出色表現受到上級、師長等特别獎勵”,例如工作中受領導器重、學習中獲師長表揚等。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可能為現代引申,傳統語境仍以帝王賞賜為主。
“寵奬”原指帝王對臣子的特殊嘉獎,現代可延伸至受權威者優待,但需注意語境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唐代詩文用例。
白言半坡遺址寶管剝床布署財務側心側言嫦娥處正大班等式地層學洞澈頓飽多謀善慮飜掌匪薄奉貢鳳音呋喃西林富餘輔祚過市招搖阖導将功折過膙子精進謹謝不敏極天括集臘雞頭羸疾梁崩哲萎良衣裂石穿雲邁志密斯膩顔帢判花品調慶拜青海耆宿期勖攘撓人上三天兩頭沙漏沙瓤聲色俱厲司法局讨口子鐵磬踢腳絆手頭牛委重投艱文憑吳侬香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