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貧拔苦的意思、濟貧拔苦的詳細解釋
濟貧拔苦的解釋
指救援貧苦人家。
詞語分解
- 濟貧的解釋 向窮人提供救濟和幫助詳細解釋救助窮人。 唐 皮日休 《金錢花》詩:“陰陽為炭地為爐,鑄出金錢不用模。莫向人間逞顔色,不知還解濟貧無?”《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竺 因此廣捨家財,濟貧拔苦。”
- 苦的解釋 苦 ǔ 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甘苦。苦膽。苦瓜。 感覺難受的:苦境。苦海(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苦悶。含辛茹苦。吃苦耐勞。苦惱。 為某種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a.對某種
網絡擴展解釋
“濟貧拔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 pín bá kǔ,其核心含義是救援、幫助貧苦人家。以下為詳細解釋:
1.釋義與出處
- 釋義:指通過財物或行動救助生活困苦的人,體現慈悲與善行。
-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敦煌變文集·維摩诘講經文》:“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将有餘數不足者,将安樂施厄者。”。
2.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濟貧”和“拔苦”兩個動賓短語組成)。
- 感情色彩:褒義詞,多用于贊揚善舉或聖賢品德。
- 用法:通常作謂語、賓語,常見于書面語。
例句:
- “舉善薦君子事,濟貧拔苦聖賢心。”(明·無名氏《破風詩》)
- 《三國演義》中描述糜竺“廣舍家財,濟貧拔苦”。
3.例句與現代應用
- 古代用例:
敦煌文獻強調“常行慈悲”,将富餘資源分配給不足者。
- 現代擴展:
可用于描述扶貧、慈善行為,如“修橋補路,濟貧拔苦,積些陰功”。
4.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扶危濟困、樂善好施、赈窮恤貧。
- 關聯概念:與佛教“慈悲為懷”、儒家“仁者愛人”思想相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敦煌變文集》《三國演義》等原著,或通過來源網頁(如、2、7)查看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濟貧拔苦》的意思
《濟貧拔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幫助貧窮的人,解除其困苦。它強調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援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濟貧拔苦》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濟(水部,6畫)+ 貧(貝部,8畫)+ 拔(扌部,9畫)+ 苦(艹部,8畫)
來源和繁體
《濟貧拔苦》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傳》。它是描述宋江在水泊梁山等人困苦生活中幫助貧苦人的事迹。繁體字為「濟貧拔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濟貧拔苦」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濟」的古字形為「濟」;「貧」的古字形為「貧」;「拔」的古字形為「抜」;「苦」的古字形為「枯」。
例句
他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為社會濟貧拔苦。
組詞
濟世扶危、濟困扶危、貧困瀕臨、貧苦潦倒
近義詞
拯救貧苦、赈貧濯困
反義詞
助纣為虐、養富飽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