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courage;advocate;promote] 由于事物有好的因素而倡議
提倡節約
亦作“ 提唱 ”。1.佛教禅宗說法時唱說宗要之稱。 宋 周葵 《宏智禅師妙光塔碑》:“其退 能仁 ,受 長蘆 之請,適遊 雲居 , 圜悟 勁禪師 見其提倡,以偈送之。” 明 宋濂 《明辯正宗廣慧禅師及公塔銘》:“自 宋 季以迄于今,提唱 達摩 正傳追配先哲者,唯 明辯正宗廣慧禪師 一人而已。” 清 王鑨 《秋虎丘》:“那管 達摩 提唱,休説如來戒律。”
(2).倡導;鼓勵。 明 李贽 《答鄧明府書》:“故不識諱忌,時時提唱此語。” 清 恽敬 《言事·與姚秋農》:“ 中州 人文淵藪,昔聖先賢,流風在人,五兄課士之外,必有提唱發揮、守先待後之事。” 清 龔自珍 《雜詩》之七:“十年提倡受恩身,慘緑年華記憶真。”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我當然不是提倡迷信;偶像崇拜和小孩子扮演神仙故事,截然的是兩件事。”
“提倡”是一個動詞,指通過公開主張或示範,鼓勵、引導他人接受并實踐某種觀點、行為或理念。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主動倡導性 強調主體主動提出并推廣某種主張,如中提到的"學校提倡垃圾分類",這裡的"提倡"帶有明确的引導意圖,通過制度或宣傳推動特定行為。
社會正向價值 多用于具有積極意義的内容,如所述"政府提倡綠色出行",常涉及環保、健康、文明等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領域,與"反對""禁止"形成反義關系。
非強制性 區别于"規定""命令"等強制性表達,如中"企業提倡彈性工作制"表明該建議可自願選擇,主要依靠理念認同而非制度約束來實現推廣。
多場景適用性 既可用于宏觀政策層面(如國家提倡全民閱讀),也可用于日常生活(如家庭提倡節約用電),的案例顯示其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廣泛適用性。
該詞近義詞包括"倡導""推崇",但更強調從具體行為層面進行引導。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避免用于負面内容(如"提倡鋪張浪費"不符合語言規範)。
提倡是一個表示贊成、倡導、推崇某種觀點、行為或思想的動詞。它指的是積極地支持、宣傳并促使某種觀念或理念的發展和普及。提倡體現了積極的态度和行動,以推動社會、文化或個人的進步。
拆分部首和筆畫:提倡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示(礻),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提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文中,原文是“不敬則災,告敬即提倡”。後來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繁體:提倡的繁體字是「提」的繁體加上「倡」。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文字中,「提倡」一詞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莊子》之前的古籍中,「提倡」的字形可能是「」。
例句:他積極提倡環保意識的傳播和實踐。
- 提案:提出建議或計劃。
- 提醒:通過語言或行動引起他人的注意。
- 倡議:提出意見或計劃,希望他人支持或參與。
倡導、倡議、推崇、宣傳、鼓勵
反對、抵制、排斥、否定、壓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