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雍的意思、臨雍的詳細解釋
臨雍的解釋
親臨辟雍。雍,指辟雍,本為 西周 天子所設大學,曆代皆有,亦常為祭祀之所。《後漢書·明帝紀》:“ 永平 二年三月,臨辟雍,初行大射禮。” 宋 劉克莊 《水龍吟·林中書生日》詞:“算給扶朝者,臨雍拜者,下梢須做。”《清史稿·禮志八》:“ 道光 三年臨雍,命廕生豫聽宣講。”
詞語分解
- 臨的解釋 臨 (臨) í 從上向下看,在高處朝向低處:照臨。臨淵羨魚(看着深潭裡的魚,很希望得到;喻隻作空想,不做實際工作)。 到,來:光臨。莅臨。親臨。 遭遇,碰到:臨時。面臨。 挨着,靠近:臨近。臨街。臨終
- 雍的解釋 雍 ō 和諧。 古同“壅”,遮蔽,壅塞。 古同“擁”,擁有。 〔雍雍〕a.鳥和鳴聲,如“雍雍鳴雁”;b.樂聲和諧,如“聽廟中之雍雍”。 〔雍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如“雍雍大雅”。 姓。 筆畫
專業解析
臨雍(lín yō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語,專指中國古代帝王親臨國家最高學府“辟雍”(後多指太學或國子監)視察并舉行講學、祭祀等儀典的行為。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如下:
一、詞義解析
- 本義: “臨”意為“莅臨、到達”,“雍”特指“辟雍”,即周代以來象征王道教化的圓形學宮。故“臨雍”字面指帝王親至辟雍。
- 引申義: 隨着後世國家最高教育機構(如太學、國子監)被視為辟雍精神的延續,“臨雍”泛指帝王親臨這些機構視察、舉行典禮的活動,是國家重視文教、尊師重道的最高象征。
二、曆史背景與儀式内涵
- 起源與象征: 源于周代禮制,辟雍為天子講學行禮之所,形制為圓形水池環繞的廳堂,象征教化流行如水之周流。帝王“臨雍”體現了“天子立學”、“君師一體”的儒家治國理念。
- 儀式内容: 主要包括:
- 釋奠禮: 祭祀先聖先師(主要為孔子)。
- 講學: 帝王或指定大臣(如大學士)講解儒家經典。
- 視學: 視察教學,考核生徒學業。
- 尊老禮: 有時會延請“三老五更”以示尊老敬老。
- 明清定制: 明清兩代,“臨雍大典”成為國家重要典禮。皇帝親臨北京國子監辟雍殿講學,儀式極為隆重,有王公百官、國子監師生及各國使臣觀禮,彰顯文治昌明。
三、文化意義
“臨雍”不僅是禮儀活動,更承載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義:
- 崇儒重道: 表明朝廷以儒家學說為治國根本,尊奉孔子及儒家道統。
- 教化天下: 帝王以身作則,宣示國家以教育培養人才、教化百姓為要務。
- 鞏固統治: 通過這一象征性儀式,強化皇帝作為最高政治領袖和文化導師的雙重權威,維系士大夫階層的向心力。
四、文獻記載與實例
- 東漢光武帝曾“臨雍拜老”,是較早的明确記載之一(見《後漢書》)。
- 明清實錄、會典中詳細記錄了如順治、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臨雍講學”的盛況。乾隆帝還曾為新建的國子監辟雍撰寫碑文。
- 清代《欽定國子監志》等官方文獻對“臨雍”儀制有系統記載。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 “臨雍”詞條釋義(http://www.hydcd.com)
-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曆史卷》 - “辟雍”、“視學”等相關條目(https://www.zgbk.com)
- 故宮博物院官網 /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官網 - 關于清代“臨雍大典”的曆史介紹與文物展示(https://www.dpm.org.cn / http://www.kmgzj.com)
網絡擴展解釋
“臨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帝王禮儀、教育制度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臨雍”指帝王親臨辟雍(古代最高學府)的行為。其中“雍”特指“辟雍”,是西周時期天子設立的大學,兼具教育、祭祀功能。
二、曆史背景
-
辟雍的性質
辟雍最初為西周天子所建,形制為圓形水池環繞的學宮,象征教化流行。漢代以後成為帝王講學、舉行大射禮和養老禮的場所。
-
禮儀意義
帝王“臨雍”多伴隨重要典禮,如《後漢書·明帝紀》記載漢明帝“臨辟雍,初行大射禮”,體現對教育及禮制的重視。
三、典型實例
- 漢代: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臨雍行大射禮;
- 清代:道光皇帝曾臨雍講學,并命官員子弟聽講。
四、常見誤解辨析
需注意“雍”在此并非指地理上的雍州(如提到的唐代杜牧詩中的“臨雍”可能有特定語境),而是專指辟雍這一禮制建築。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多來源解析,若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更詳細制度記載,可參考《後漢書》《清史稿》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波瀾壯闊布衾殘膏參靈測天逞才逞異誇能舛午出爾反爾耽耽動态斷香鬌紒泛稱扶贊光譜儀豪情逸緻賀電弘通溷穢架次見報蛟魚幾殆浸沉戢甯進善窘摭灸曬濫祠老宿緑林豪客密拆祢刺内力缥碧鋪潦鉛淚阡巷青箋青暝清糟犬牙相制驅風入室操戈三犧砂裡淘金式度施靈受形帑庫貪虐托胎蟲徒涉晚近韋弁微疴無縫天衣歊溽遐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