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l official] 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餘将苦于莅事者,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莅事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權威詞典中均有明确解釋。以下為詳細解析:
莅事者(拼音:lì shì zhě)指“管理政事的地方官員”,即古代對地方行政長官的稱呼。詞語結構為:
該詞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的經典例句:
餘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此處描寫捕蛇者想向地方官請求更換勞役,反映古代苛政背景下官吏與百姓的關系。
現代語境中已不常用,但在文言文閱讀或曆史研究中仍可能遇到。其近義詞包括“地方官”“有司”等,反義詞可對應“庶民”“百姓”。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適用于文言文學習和相關曆史研究場景。
《莅事者》是一個詞組,意思是指能夠出席、參與并處理事務的人,也可以指派人負責處理事務的人。
《莅事者》這個詞可以拆分成為「艹」和「白」兩個部首,總共由11個筆畫組成。
《莅事者》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由「莅事」和「者」兩個古字組成。「莅事」表示出席處理事務,「者」則表示人。在繁體字中,可以以「蒞事者」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莅」在古代常以「蒞」來代替,字形略有不同但仍保持相同的意思。古代的「者」字有時也寫作「者於」,但其含義沒有改變。
1. 他是一位莅事者,負責協調并解決各種問題。
2. 請大家歡迎莅事者的到來,她将為我們帶來新的想法和計劃。
1. 去莅事:指離開參與處理事務。
2. 莅事才:指有處理事務能力的人。
1. 處理者:指負責處理事務的人。
2. 參與者:指能夠出席并參與事務的人。
1. 觀望者:指不參與處理事務而隻觀望的人。
2. 旁觀者:指站在事務邊緣而不親身參與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