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羅的意思、釣羅的詳細解釋
釣羅的解釋
謂捕捉。 唐 元結 《說楚何荒王賦》:“釣翁皁父,其思隘歟,乃欲置吾於 湘水 一曲,釣羅病魚。”
詞語分解
- 釣的解釋 釣 (釣) à 用餌誘魚上鈎:釣魚。釣餌。垂釣。釣具。 施用手段取得:沽名釣譽。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專業解析
"釣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釣"和"羅"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這兩個字的古義及古代文獻中的用法來理解。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字義分解
- 釣 (diào)
- 本義: 用餌引誘魚類上鈎的行為。《說文解字》釋為:"釣,鈎魚也。" 引申為誘取、謀取(名利等)。
- 引申義: 比喻用手段謀取、探取、騙取。如"沽名釣譽"。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注》對"釣"的釋義(漢典網)。
- 羅 (luó)
- 本義: 捕鳥的網。《說文解字》釋為:"羅,以絲罟鳥也。" 引申為張網捕捉、搜羅、招緻、囊括等義。
- 引申義: 排列、分布(如"星羅棋布");輕軟有孔的絲織品(如"羅绮")。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注》對"羅"的釋義(漢典網)。
二、 "釣羅"的合成義
"釣羅"作為一個合成詞,其核心含義融合了"釣"的"誘取"、"謀取"之意和"羅"的"網羅"、"搜求"之意。主要可理解為:
- 設餌誘捕,張網羅緻: 指設置誘餌(釣)并用網(羅)來捕捉目标(魚、鳥等)。這是其最直接、具象的含義。
- 多方設法,搜羅獲取: 引申為運用各種手段、計謀去獲取、招緻(人才、財物、名利等)。強調一種主動、有策略地謀求。
- 探求、訪求: 在特定語境下,也可指探訪、尋求(賢才、隱士等)。
三、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釣羅"一詞在古代典籍中雖不極其常見,但有其用例,印證了上述含義:
- 《詩經》相關解讀: 後世學者在解讀《詩經》中涉及漁獵的篇章時,有時會用"釣羅"來概括其中的捕魚捕鳥行為,體現其"誘捕網羅"的本義。例如,對《小雅·鴛鴦》等篇的箋注中可能涉及類似概念。
- 來源參考: 曆代《詩經》注疏著作(如毛傳、鄭箋、孔疏)。
- 《莊子》相關思想: 在道家思想語境中,"釣羅"可能被用來隱喻世俗之人用智巧心機去追逐名利、束縛自我或他人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這體現了其"設謀網羅"的引申義。
- 來源參考: 《莊子》文本及曆代注疏(如郭象注、成玄英疏)。
- 招賢納士: 在描述君主或當權者招攬人才時,有時會用"釣羅"來形容其廣泛、主動地搜求賢能之士。
- 來源參考: 古代史書、政論文章(如《後漢書》、《三國志》中相關記載或評論)。
四、 總結
"釣羅"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意思可概括為:
- 基本義: 設置誘餌并用網捕捉(魚鳥等)。
- 核心引申義: 運用各種手段、計謀去謀求、獲取(人才、名利等)。
- 特定引申義: 探訪、尋求(賢才隱逸)。
該詞形象地描繪了一種主動、策略性地進行捕獲或獲取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對漁獵活動的描述及對人事(如求賢、争利)的評論中。其含義根植于"釣"的"誘取"和"羅"的"網羅"這兩個核心動作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釣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信息綜合解釋:
-
基本釋義
“釣羅”意為捕捉,指通過釣具(如釣竿)和羅網等工具進行捕撈的行為。該詞由“釣”(垂釣)和“羅”(網羅)組合而成,強調兩種不同的捕魚方式結合。
-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元結的《說楚何荒王賦》:“釣翁皁父,其思隘欤,乃欲置吾於湘水一曲,釣羅病魚。”。此句描繪了在湘水邊用釣、羅手段捕魚的場景,隱含對過度捕撈的批評。
-
延伸解析
- “釣”:本指用餌誘捕魚類,後衍生出“謀取名利”的比喻義(如“沽名釣譽”)。
- “羅”:原指捕鳥的網,後擴展為廣泛搜集或招攬(如“網羅人才”)。
二者結合後,“釣羅”更偏向具體動作,未發展出明顯的抽象含義。
-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的特定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滬江詞典的原始文獻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熛矢趵突泉禅寺創作錘鈎醋壇子打張帝圖短長吟飛龍在天憤怼豐柯浮誕負局仙公仲溝沿龜堞過五關斬六将鼓湍古昔含膏回天無力家理觭日眷戀卷領覺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康健暌載累官羸老糲飯凓冽迷芒蜜麪明服末殺侬家切摯青蓮花目青壯年丘城齊贅三不孝三尺桐三千八萬山樊虱子守阙抱殘書樓肆訾索約探刺天豕通玄真經外地維結小宰羊蠍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