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俪皮的意思、俪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俪皮的解釋

成對的鹿皮。古代用為聘問、酬謝或定婚的禮物。《儀禮·士冠禮》:“乃禮賓以壹獻之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 鄭玄 注:“儷皮,兩鹿皮也。”《儀禮·士昏禮》:“納吉用鴈,如納采禮。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 三國 蜀 谯周 《古史考》:“ 伏羲 制嫁娶,以儷皮為禮。” 清 葉燮 《原詩·内篇上》:“古者儷皮為禮,後世易以玉帛,遂有千純百璧之侈。”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一章:“凡兩家判合者以儷皮通其儀,為酒食召其親友而號告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俪皮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特指成對的鹿皮,具有特定的禮儀和文化象征意義。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構成

    “俪”本義指配偶、成對,《說文解字》釋為“耦也”(《說文解字·人部》);“皮”即獸皮。合稱“俪皮”即成雙的鹿皮,是古代重要的禮儀物品。

    來源:《說文解字》卷八上(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聘禮象征

    周代至秦漢時期,俪皮是男子向女方行聘的必備禮器。《儀禮·士昏禮》載:“納徵,玄纁、束帛、俪皮,如納吉禮。”鄭玄注:“俪皮,兩鹿皮也。”象征婚姻的締結需以成雙之物喻示陰陽相合。

    來源:《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禮儀功能延伸

    除婚禮外,俪皮亦用于諸侯朝觐、祭祀等場合。《禮記·郊特牲》記載:“束帛加璧,俪皮告虔”,表明其作為貴重禮物表達誠敬之意。

    來源:《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整理本)。

二、文化内涵演變

  1. 從實物到符號

    先秦時期俪皮為實際聘禮,漢代逐漸被帛、金等替代,但其“成雙”的象征意義融入婚俗文化,如後世“聘雁”“雙帖”均承襲此意。

    來源: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華書局)。

  2. 語言影響

    “俪”字因俪皮的成對屬性,衍生出“伉俪”(夫妻)、“骈俪”(對偶文辭)等詞彙,成為漢語中表達對稱、匹配概念的核心語素。

    來源:王力《漢語史稿》(商務印書館)。

三、學術考辨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俪皮者,必兩鹿皮……不可析言”,指出其不可分割的成對特性;近現代考古發現(如甘肅武威漢簡)亦印證俪皮在聘禮制度中的實際應用。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武威漢簡·儀禮簡》(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俪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俪皮(lì pí)指成對的鹿皮。在古代,它被用作聘問、酬謝或定婚的禮物,尤其在婚姻禮儀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儀禮·士冠禮》提到“主人酬賓束帛俪皮”,《通鑒外紀》記載太昊(伏羲氏)設立嫁娶制度時“以俪皮為禮”。

二、文化意義

  1. 婚姻象征:俪皮作為聘禮,體現了古代“配偶成雙”的觀念,後世“伉俪”(夫妻)一詞即源于此。
  2. 禮儀功能:除婚姻外,俪皮也用于貴族間的酬謝、外交聘問等正式場合,代表尊重與契約精神。

三、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儀禮》《史記·三皇本紀》等典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贲帱肸蠁彩蒨草薙察理純潔從便措手不及耽研得彩得儁隄水凍結端敏耳聞則誦翻駡風樂附抄共婚工科固定資産豪彥黃台昏蟲活潑潑惑人講道理交詈聚唾解注近禦雞黍雞胸抗擊魁異郎君羅帷律藏漫戲旁告毗助裒索樵牧綦下攘獄三分國上兌慎覈石柟守鎮束身自修宋錦訟學天人合一鐵馬金戈軘車歪七豎八文電物體五雲裘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