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兌的意思、上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兌的解釋

舊時向政府交納捐官銀兩叫“上兌”。《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他自己拏錢捐官,朋友是不好止住他的,隻好聽其所為。等到上兌之後,便把店中之事料理清楚,又替東家找了一個人接手,他便起身進京引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他本是個一榜……這回明保送部引見,要想設法過個道班,卻又不願意上兌,要避過這個‘捐’字,轉托了 車老爺 來托我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上兌”指舊時向政府交納捐官銀兩的行為。這一用法在清代文獻中常見,例如《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提到“等到上兌之後,便把店中之事料理清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也記載了相關事例。這裡的“兌”與貨币交易相關,引申為繳納銀兩完成捐官流程。

二、詞義解析

  1. “兌”的多重含義
    根據漢典解釋,“兌”本義為交換(如兌換、彙兌),也指八卦之一(象征沼澤),或表示“直”(如“松柏斯兌”)。在“上兌”中,“兌”特指銀兩的繳納行為。

  2. 曆史背景
    清代允許通過捐納銀兩獲得官職,稱為“捐官”或“捐班”。完成銀兩繳納(即“上兌”)是取得官職資格的關鍵步驟。

三、注意區分

部分網頁提到“上兌”有“受騙”的含義(如查字典網頁),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與“上當”一詞的混淆。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的釋義(繳納捐官銀兩)為準。

四、擴展閱讀

若需了解清代捐官制度及“上兌”的具體操作,可參考《清史稿》或《官場現形記》等文獻,進一步結合曆史背景理解該詞的社會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兌》的意思

《上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上交、轉交。

《上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兌》的部首是“八”,總共有4個筆畫。

《上兌》的來源

《上兌》是漢字詞語,由傳統的漢字發展演變而來。

《上兌》的繁體

《上兌》是《上兌》的繁體字。

《上兌》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間和地域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對于《上兌》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及查證。

《上兌》的例句

1. 他将接收的文件上兌給了上級領導。

2. 把這份申請表上兌給財務部門。

《上兌》的組詞

上兌款、上兌銀、上兌房等。

《上兌》的近義詞

上交、轉交、提交等。

《上兌》的反義詞

下取、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