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雞黍的意思、雞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雞黍的解釋

亦作“鷄黍”。1.指饷客的飯菜。語本《論語·微子》:“止 子路 宿,殺雞為黍而食之。”《北史·盧道虔傳》:“﹝ 盧道虔 ﹞為尚書同僚於草屋之下設雞黍之膳,談者以為高。” 宋 司馬光 《招鮮于子駿範堯夫》詩:“軒車能朅來,雞黍足充餒。” 明 徐複祚 《紅梨記·初會》:“雞黍慚無,深媿居停。” 清 方文 《禊日與蔡芹溪同舟作》詩:“良朋鹹在茲,先期命鷄黍。”

(2).借指深厚的情誼。 唐 秦系 《早秋宿崔業居處》詩:“雞黍今相會,雲山昔共遊。” 唐 王起 《和李校書》:“詰朝始趨鳳闕去,此日遂愁雞黍違。”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陳 ( 陳重 ) 雷 ( 雷義 )膠漆, 範 ( 範式 ) 張 ( 張劭 )雞黍。” 清 錢謙益 《送蕭孟昉還金陵》詩:“雞黍交期雪涕頻,相看不語且霑巾。”參見“ 雞黍約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雞黍”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雞黍”字面指雞肉和黃米飯的組合,特指古代農家待客的簡樸而豐盛的飯菜。這一意象最早見于《論語·微子》,記載子路借宿時,主人“殺雞為黍而食之”的典故,體現了古人的待客之道。

二、引申含義

  1. 真摯待客的象征
    如《北史·盧道虔傳》記載,盧道虔在草屋中以雞黍招待同僚,被傳為美談。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中“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更将這一意象升華為田園友情的經典表達。

  2. 深厚情誼的隱喻
    宋代司馬光《招鮮于子駿範堯夫》詩雲“雞黍足充餒”,即以“雞黍”借喻朋友間不拘虛禮的真摯情誼。

三、文學意義

該詞通過《論語》典故的傳播,逐漸成為中華文化中“簡樸待客”“君子之交”的符號化表達。其核心内涵在于通過家常食物傳遞超越物質層面的情感價值,體現了古代文人推崇的樸素真摯的人際關系理想。


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論語》、南北朝至唐宋詩文等文獻用例,具體可參考《論語·微子》《北史》及孟浩然、司馬光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雞黍

雞黍(jī shǔ)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用雞肉和黍米制作的一種傳統食物。它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宴席菜肴。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雞黍的拆分部首為雞(鳥)和黍(禾),雞的筆畫數為9,黍的筆畫數為12。

來源

雞黍二字源自古代典籍《尚書·周書·樂書》中的句子:“雞黍徂稻,庶民攸從。”意為“雞肉和黍米是供奉祭祀的美食,全體百姓都要參加。”後來,它成為了表示豐盛美食的代名詞。

繁體

雞黍的繁體字為鷄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雞黍的“黍”字跟今天基本相同,但“雞”這個字在古代有不同的寫法,如“鷄”、“雞”等。

例句

1. 他們在慶祝儀式上供奉了一碗雞黍。

2. 婚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雞黍。

組詞

雞黍沒有常見的搭配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特定的菜肴名稱。

近義詞

雞黍的近義詞包括雞雜炖黍、雞茸黍子等,它們都是類似的傳統食物。

反義詞

雞黍的反義詞不常用,因為它是一個菜肴名稱,很少與其他食物形成反義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