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雞黍的意思、雞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雞黍的解釋

亦作“鷄黍”。1.指饷客的飯菜。語本《論語·微子》:“止 子路 宿,殺雞為黍而食之。”《北史·盧道虔傳》:“﹝ 盧道虔 ﹞為尚書同僚於草屋之下設雞黍之膳,談者以為高。” 宋 司馬光 《招鮮于子駿範堯夫》詩:“軒車能朅來,雞黍足充餒。” 明 徐複祚 《紅梨記·初會》:“雞黍慚無,深媿居停。” 清 方文 《禊日與蔡芹溪同舟作》詩:“良朋鹹在茲,先期命鷄黍。”

(2).借指深厚的情誼。 唐 秦系 《早秋宿崔業居處》詩:“雞黍今相會,雲山昔共遊。” 唐 王起 《和李校書》:“詰朝始趨鳳闕去,此日遂愁雞黍違。”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陳 ( 陳重 ) 雷 ( 雷義 )膠漆, 範 ( 範式 ) 張 ( 張劭 )雞黍。” 清 錢謙益 《送蕭孟昉還金陵》詩:“雞黍交期雪涕頻,相看不語且霑巾。”參見“ 雞黍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雞黍"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字面及引申義密切相關:

  1. 字面含義:

    • 雞:指家禽雞。
    • 黍:指黍子,去皮後稱黃米,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 組合義:字面上指“雞肉和黃米飯”,是古代農家待客或祭祀時所能準備的最豐盛、最誠摯的飯食。它代表了簡單卻充滿誠意的款待。
  2. 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 深厚友誼與誠信守約的象征:此義源于《論語·微子》中記載的“丈人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故事,以及《後漢書·獨行列傳》中範式與張劭“雞黍之約”的典故。範式與張劭約定兩年後某日範式到張劭家拜訪。到期時,張劭殺雞煮黍準備款待,其母疑範式未必能至,張劭堅信好友必不失約,範式果然如期而至。因此,“雞黍”或“雞黍約”成為朋友間深厚情誼、真誠相待、信守諾言的經典象征。
    • 誠摯待客的象征:由字面義直接引申,指主人竭盡所能,以家中最好的食物(雞和黍)來熱情招待客人,體現了主人的好客、真誠與尊重。
    • 田園生活與真摯情感的象征:在古典詩詞中,“雞黍”常被用來描繪淳樸的田園生活場景,或寄托對真摯友情、親情的向往與追憶。

文學例證:

“雞黍”一詞超越了簡單的食物組合,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密碼。它既是古代農耕社會待客之誠的體現,更是中華文化中重視信義、珍視友情的道德觀念的凝結。其核心意象圍繞着“以誠相待的食物” 和“信守承諾的約定” 展開,成為表達真摯情誼和誠信精神的文化符號。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雞黍”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雞黍”字面指雞肉和黃米飯的組合,特指古代農家待客的簡樸而豐盛的飯菜。這一意象最早見于《論語·微子》,記載子路借宿時,主人“殺雞為黍而食之”的典故,體現了古人的待客之道。

二、引申含義

  1. 真摯待客的象征
    如《北史·盧道虔傳》記載,盧道虔在草屋中以雞黍招待同僚,被傳為美談。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中“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更将這一意象升華為田園友情的經典表達。

  2. 深厚情誼的隱喻
    宋代司馬光《招鮮于子駿範堯夫》詩雲“雞黍足充餒”,即以“雞黍”借喻朋友間不拘虛禮的真摯情誼。

三、文學意義

該詞通過《論語》典故的傳播,逐漸成為中華文化中“簡樸待客”“君子之交”的符號化表達。其核心内涵在于通過家常食物傳遞超越物質層面的情感價值,體現了古代文人推崇的樸素真摯的人際關系理想。


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論語》、南北朝至唐宋詩文等文獻用例,具體可參考《論語·微子》《北史》及孟浩然、司馬光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鹌子羹傲睨得志巴拮梆梆硬被褡子本字策拜廁身其間恥愧錘鈎打呃丹良道說疊障東走西撞堆案盈幾恩仇反光燈豐熾管朗豪慢好評滉朗醮設盡浄開标渴慕困知勉行狼津連旂澧沛立少觀多買弄罵山門咆哮如雷平曠乾旱慊如入閤入陽三次颯然山公醉少壘盛行屍皮時曲雙紅霜橘脽上熟識俗馔兔角牛翼腕闌完卵吳中四傑吾自有處顯媚苮席枭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