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獄的意思、攘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獄的解釋

拒捕。《周禮·秋官·禁殺戮》:“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賈公彥 疏:“ 玄 謂‘攘猶卻也,卻獄者,言不受也’者,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攘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釋

攘獄指拒捕行為,即罪犯抗拒官府逮捕。該詞出自《周禮·秋官·禁殺戮》,原文記載:“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賈公彥對此注解稱,“攘猶卻也,卻獄者,言不受也”,即官府發出追捕文書時,罪犯拒不接受。

二、字義分解

  1. 攘(rǎng)
    • 本義為搶奪、侵犯(如“攘奪”);
    • 引申為排除、抵禦(如“攘敵”);
    • 另有“捋起衣袖”的動作(如“攘臂”)。
  2. 獄(yù)
    • 指監獄或司法案件(如“冤獄”“獄訟”)。

三、語境與現代應用

“攘獄”屬于古代法律術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文獻分析。其核心含義強調對官府執法行為的直接反抗,與當代法律術語“拒捕”對應。

如需進一步了解《周禮》原文及注解,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攘獄:詞義及來源

《攘獄》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于形容破門搶救囚犯、搏擊對抗獄卒等含義。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的反抗暴政和追求自由的鬥争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詞語“攘獄”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攘”和“獄”。部首分别是“攵”和“犭”。其中,“攵”是“又”字旁,屬于偏旁部首;“犭”是“犬”字的另一個寫法,也屬于偏旁部首。根據部首和相關的筆畫數進行排序的話,“攵”為第3筆,“犭”為第3筆。整個詞語“攘獄”的總筆畫數為20。

繁體字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繁體字中,“攘”字是用「攘」來表示;“獄”字是用「獄」來表示。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一般采用“攵”和“犬”作為部首。

例句

1. 英勇的抗日戰士決心攘獄一躍而出。

2. 他們奮不顧身,攘獄解救同伴。

組詞

1. 攘除:指除去、清除。

2. 攘外:指抵制外來勢力。

3. 滅獄:指消滅、摧毀監獄。

近義詞

1. 打破:指破門而入。

2. 救助:指解救困境中的人。

反義詞

1. 關獄:指将罪犯囚禁起來。

2. 安撫:指安定處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