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行禁止的意思、令行禁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行禁止的解釋

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形容法令或紀律嚴明。《逸周書·文傳》:“令行禁止,王始也。”《舊唐書·阚稜傳》:“有相侵奪者, 稜 必殺之,雖親故無所捨,令行禁止,路不拾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七章:“他的軍紀嚴明,令行禁止,上下齊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行禁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命令一經發布就立即執行,禁令一旦下達就徹底停止”,形容法令或紀律的嚴明性與執行力。這一表述最早可追溯至《管子·立政》中的記載:“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

從語義結構分析,“令”與“禁”構成對立統一的法規體系,“行”與“止”強調行為反應的絕對性,四字組合突顯政令的權威性。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該成語用于描述“組織或群體中嚴格的紀律性”,常見于行政管理、軍事指揮等強調執行效能的語境。

在語用層面,“令行禁止”常與“雷厲風行”“法立如山”等短語形成語義關聯。《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指出,其現代用法已擴展至企業管理領域,特指規章制度被嚴格遵守的狀态。例如在軍隊管理中,“唯有令行禁止,才能确保作戰指令的準确傳達”。

網絡擴展解釋

“令行禁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一、基本解釋

指有命令立即執行,有禁令立即停止,形容法令、紀律嚴明,執行迅速且徹底。強調對規章制度的絕對服從,如《逸周書·文傳》所述“令行禁止,王始也”。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
    • 《管子·立政》提到“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破”,強調政令與民風的統一性。
    • 《逸周書·文傳》中也有“令行禁止,王始也”,體現其作為治國原則的重要性。
  2. 後世引用:如唐代《舊唐書》用“令行禁止,路不拾遺”描述社會秩序,姚雪垠《李自成》則形容軍隊紀律嚴明。

三、用法與特點

四、近義詞與語境

五、例句參考

  1. 公司新規實施後,全體員工令行禁止,效率顯著提升。
  2. 古代明君治國,往往通過令行禁止樹立威信。

以上内容綜合了《管子》《逸周書》等典籍及權威詞典釋義,完整出處标注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口扒兒手逼攝布母繜攙擠垂落蹙拶澄汰丁窮杜麗娘法流高傑廣東桧柏姑熟亭蒿憂黑轓鴻迹黃虀淡飯睆然晖采洄溯篲箒簡訊接翼迳直稽山寇奸靈修陵踰魯戈揮日牤子馬羊劫名聞利養闵懑磨煩謀道作舍鉗塞萋蒿起夥日魂三蒼色授聖節石緘金匮示飨耍賴漱石死灰複燃泰山鴻毛踼跌歎黃犬忝私體例忳忳外嬖玩讀問事簾香蔓險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