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祭獻。《漢書·終軍傳》:“今郊祀未見於神祇,而獲獸以饋,此天之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 顔師古 注:“以饋謂充祭俎也。”
“示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活動中的特定行為。根據多來源考證,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意為“示意祭獻”,即通過某種形式(如擺放祭品、儀式動作)向神明或祖先表達供奉的意圖。
字義拆解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終軍傳》記載的祭祀場景:“今郊祀未見於神祇,而獲獸以饋,此天之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顔師古注:“以饋謂充祭俎也。”
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創作中,需注意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其儀式性内涵。
示飨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示(radical: 示)和飨(radical: 食),總共有12個筆畫。
示飨的字形來源于古代的象形字,表示獻食。字形中的示部分代表神明,飨部分代表祭祀中的食物。
在繁體字中,示飨的寫法為「示飨」。
在古代,示飨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示飨的古字形為「⿹礻飠」,其中「⿹」表示示飨兩字合并成一個字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示飨的例句:
1. 以此捧盤示飨神明。
2. 手執示飨之物,行禮舉動莊重肅穆。
示飨的組詞:示範、示威、示弱。
示飨的近義詞:獻祭、祭奠、供奉。
示飨的反義詞:祭祀、神聖、崇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