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寇賊奸宄。《宋史·樂志十一》:“民商永賴,坐消寇姦。”
“寇奸”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通常指内外勾結的敵人或破壞勢力。以下為詳細解釋:
由兩個詞素構成:
組合後意為“外敵與内賊勾結作亂”,常見于描述國家邊患與内部叛變并發的危機場景。
盜匪奸宄、内憂外患(需注意語境差異)
注:如需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查看中的《左傳》《宋史》等引用段落。
《寇奸》是一個漢字詞組,用來形容叛賊、叛徒或者背叛國家、家族、組織等的人。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通常用來指代那些背叛信任、背離正義的人。
《寇奸》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寇(kòu)和奸(jiān)。
寇的部首為宀,總筆畫數為5。
奸的部首為女,總筆畫數為7。
《寇奸》一詞在古代漢語中由來已久。它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用來指代叛變的人。
在繁體中,“寇”和“奸”這兩個字的形狀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
寇:寇字的古時寫法是象征賊人頭部的頭冠加上一個口,表示掠奪。
奸:奸字的古時寫法是女子被扭曲的形狀,表示不正直和邪惡。
1. 他曾是我們的隊友,但現在他變成了一個寇奸。
2. 這個政治家突然變為寇奸,背叛了他的選民和國家。
3. 不要被那些看起來友善的人所蒙騙,他們可能是寇奸。
組詞:寇敵、寇訛、僞寇。
近義詞:叛賊、叛徒、背信棄義者。
反義詞:忠誠、正直、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