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香的蔓草。 唐 劉禹錫 《遊桃源一百韻》:“香蔓隨緑潭, 暴龍 照孤磧。” 唐 李賀 《昌谷詩》:“愁月薇帳紅,罥雲香蔓刺。”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達年逾八十好種名藥餘奇而訪之因題》詩之二:“香蔓蒙蘢覆昔邪,桂煙杉露溼袈裟。”
“香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香蔓”指芳香的蔓草,常用于形容植物蔓延生長且散發香氣的狀态。其中“香”指花草的芬芳氣味,“蔓”指藤蔓類植物的生長形态,組合後強調植物茂盛與香氣交融的特點。
該詞在古詩文中常作為意象出現,例如:
多用于文學描寫或詩詞創作,既可寫實描述藤本植物的香氣(如紫藤、忍冬等),也可比喻事物如香氣般綿延擴散的狀态。
提示:若需具體植物種類或更多詩句例證,可進一步查閱古籍或植物學資料。
香蔓(xiāng màn)是指一種細蔓的植物,通常具有芳香的氣息。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别是“香”和“蔓”。
香的部首是“艸”(草字頭),拆分成7個筆畫;蔓的部首是“艸”(草字頭),拆分成9個筆畫。
香蔓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兩個常用漢字組成的詞語。由于繁體字是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使用的字體,所以可以将香蔓寫作「香蔓」。
在古代漢字中,香蔓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它們的字形可能會稍有變化,但其意義基本上保持不變。
1. 那片香蔓纏繞的花叢散發出迷人的氣息。
2. 我在花園裡發現了一株長滿香蔓的植物。
1. 香草
2. 蔓延
3. 蔓藤
1. 香藤
2. 蔓綠
3. 蔓狀
1. 無香
2. 非蔓
3. 不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