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根蟲的意思、切根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根蟲的解釋

方言。即地蠶,也稱地老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切根蟲"是漢語中對一類農業害蟲的俗稱,主要因其幼蟲階段常啃食植物根部而得名。從植物保護學角度,該名稱并非嚴格的生物學分類術語,而是對鱗翅目夜蛾科多種害蟲的統稱,尤其指代小地老虎(學名:Agrotis ipsilon)、黃地老虎(學門名:Agrotis segetum)等具有相似危害特征的地下害蟲。

這類昆蟲的生物學特征包括:幼蟲體長30-50毫米,體色灰褐至黑褐,晝伏夜出,主要危害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的幼苗根部及近地面莖部,造成植株倒伏或枯死。據《中國農業害蟲防治手冊》(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版)記載,切根蟲在我國華北、東北地區每年可發生2-3代,以蛹态在土壤中越冬。

其名稱構成符合漢語造詞規律,"切"字形象描述害蟲切斷植物根莖的行為特征,"根"指主要危害部位,"蟲"作為類屬後綴。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中,該詞被收錄為北方農耕區常用俗名,與"土蠶""地蠶"等稱謂形成地域性同義詞。

網絡擴展解釋

“切根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方言指代
    “切根蟲”在方言中主要指地蠶或地老虎,屬于鱗翅目夜蛾科的幼蟲。這類昆蟲以植物根莖為食,常對農作物(如玉米、蔬菜等)幼苗造成嚴重危害,導緻植株枯萎。

  2. 生物學特征

    • 成蟲形态:體長約16-20毫米,翅展45毫米,前翅灰褐色,中央有“凹”形黑色斑紋。
    • 幼蟲特征:體長33-37毫米,體表光滑,亞背線呈黑褐色,形似倒八字。
    • 危害方式:幼蟲夜間活動,咬斷植物莖基部,造成“斷苗”現象。

二、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提到“切根蟲”可比喻根深蒂固的惡劣行為或習慣,但這一用法未見于高權威性文獻,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三、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老虎的分類或具體防治案例,可參考農業昆蟲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無成邊村辯士鬓朵步欄疇類怆惶穿紅着綠大公無私地金低徐東河蕃祉楓天棗地福休乖嘴蜜舌衮衣繡裳邯鄲記含粝化枭為鸠花賊瓠菹教導員鏡澈斂饬兩面幹部立地金剛裂痕裡山流漣柳暖花春闾丘沒魂少智黾俛苶靡僄悍前擺前功盡滅鵲鑪燃臍世面霜散庶氏死氣沉沉逃讓天崩地坍頽魄味谏窩囊氣幄帳無炊火五達無人之地無遮無足重輕先辂鮮言銷澌黠鼠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