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赂的意思、礼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赂的解释

(1).送财物行贿。《后汉书·窦武传》:“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若遐邇一例,明考课试,则必多负笈千里以寻师友,转其礼赂之费,以买记籍者,不俟终日矣。”

(2).犹财礼。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六:“ 翼之 以其女嫁北乡 严齐息 ,寒门也,丰其礼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赂”是由“礼”与“赂”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及语义演变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第2版)解释,“礼”指礼节、礼仪,亦可引申为以财物示敬的行为;“赂”原指赠送财物,后逐渐衍生出“以利益诱导他人”的隐含义。两者合称时,存在双重解读:

  1. 中性语境下的礼节性馈赠

    在传统礼制框架中,“礼赂”可指符合社会规范的财物往来,例如《礼记·曲礼》中记载的“礼尚往来”原则,强调人际交往中的互惠性。此时词义与“贽见”“贽敬”等词相近,多用于描述诸侯朝贡、士人拜谒等正式场合。

  2. 贬义语境下的利益输送

    随着语义演变,“礼赂”在部分文献中被赋予负面色彩,如《后汉书·宦者传》提及“受取礼赂,以自营卫”,此处暗指借礼仪之名行贿赂之实。这种用法常见于批评官场腐败或权钱交易的语境,与“贿赂”“赃私”构成近义关联。

需特别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礼赂”一词已较少使用,其语义范畴多被“礼品”“馈赠”“贿赂”等更明确的词汇替代。研究该词时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避免语义误判。

网络扩展解释

“礼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送财物行贿
    指通过赠送财物进行贿赂的行为。例如《后汉书·窦武传》提到窦武“礼赂不通”,即不接受他人财物以保持清廉。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审举》中也提到,若严格考核官员,人们会将原本用于“礼赂”的费用转为求学之用。

  2. 财礼
    指婚姻或礼节中赠送的财物。晋代陶潜《搜神后记》记载,某人嫁女时“丰其礼赂”,即准备了丰厚的财礼。


二、字义分解


三、使用与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抱朴子》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3)。

别人正在浏览...

凹版印刷宝海陂艿蔽掩成品晨兴夜寐陈寃错龟大门中独有方向盘髴髻丰丰拂衣关羽骨董饭孤芳鬼祟过衅还名浩漾化合物圜陈虎狼当路﹐不治狐狸简明扼要焦釜锦歌金叶书居士屩科斗字狂接舆魁跣雷首两淮撂跤丽着芦衣鸣鸾酿王前五代洽同弃剑七轮风驱牧申陈十光五色世好数息死尸邃丽跳迸通天冠退放闻信芜根武帐下嗑子香火兄弟消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