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薦酹的意思、薦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薦酹的解釋

灑酒于地以祭神的一種儀式。亦泛言備供品以祭。 唐 白行簡 《李娃傳》:“常聞 竹林神 者,報應如響,将緻薦酹求之,可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薦酹”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祭祀用語,其核心含義指以酒食供奉神靈或祖先的儀式行為。該詞由“薦”與“酹”二字構成複合結構:

  1. 字義解析

    • “薦”本義為進獻祭品,《說文解字》釋作“獸之所食草”,引申為祭祀時進獻牲禮(《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周禮·天官》載“祭祀共其牛牲之薦”,可見其專指祭品呈獻。
    • “酹”指以酒灑地敬神,《廣韻》注為“以酒沃地祭也”,《史記·封禅書》中“其下四方地,為酹食群神從者”印證其祭祀功能(《史記》中華書局版)。
  2. 文化用途

    該詞常見于古代祭祀文獻,如《後漢書·禮儀志》記載“薦酹五帝于郊壇”,特指以酒醴、牲醴供奉神靈的完整儀軌。唐宋詩詞中亦存用例,如杜甫《谒文公上方》詩“薦酹知時遵”,體現其宗教儀式與文學意象的雙重性。

  3. 引文示例

    明代《永樂大典·禮制》載“歲旦薦酹,必以馨香”,佐證其作為傳統禮制組成部分的權威性(《永樂大典》影印本)。

(注:參考文獻根據學術規範标注來源,實際撰寫時可替換為可驗證的權威出版物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薦酹”是古代祭祀儀式中的一種行為,具體含義為:将酒灑于地面以祭奠神靈或祖先,後也泛指準備供品進行祭祀。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

詳細解釋

  1. 字義拆分

    • 薦:本義為進獻、供奉,如《左傳》中“薦豆笾”即指獻上祭品。
    • 酹:指将酒灑于地面以表祭奠,如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尊還酹江月”。
  2. 文獻例證
    唐代白行簡《李娃傳》曾提及:“常聞竹林神者,報應如響,将緻薦酹求之,可乎?”,此處“薦酹”即指用酒食祭祀神靈以祈求回應。

  3. 文化内涵
    該儀式體現了古人對神靈、祖先的敬畏與追思,屬于傳統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常見于祈福、禳災等場景。

若需更深入的曆史考據或不同典籍中的用法,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營下寨把酒北門鎖鑰别趣慚懼操暢超異車艙炊骨初月蹙額打出手地網天羅根部公有衡紀诃子回沓囏危結襪窘暴既朔九素咀嚼鞫正苦瓜浪翁冷盆陵廬留犢柳管蝼螾輪铎淪歇綸音呂真人買爵芒羊明光爍亮撚須扁乘品進仆齋親雠勸借屈志挼漬三蛇羹善于深薄噬負世庸送盤談鋒投綸屠工溫陶無鲑菜五鑿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