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歎憾的意思、歎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歎憾的解釋

歎息遺憾。 清 曾國藩 《<國朝先正事略>序》:“餘嘗以大 清 達人傑士,超越古初,而紀述闕如,用為歎憾。”


歎息遺憾。 明 李贽 《複鄧石陽》:“年來每深嘆憾,光陰去矣,而一官三十餘年,未嘗分毫為國出力,徒竊俸餘以自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歎憾”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tàn hàn,意為“歎息遺憾”,表達對某事的惋惜與感慨。該詞常見于書面語,多用于描述對未達預期或理想狀态的深切感歎。


二、出處與例句

  1. 曆史文獻

    • 清代曾國藩在《國朝先正事略》序中提到:“餘嘗以大清達人傑士,超越古初,而紀述阙如,用為歎憾。” 此處指對人才事迹未被記錄的遺憾。
    • 明代李贽《複鄧石陽》中寫道:“年來每深歎憾,光陰去矣,而一官三十餘年,未嘗分毫為國出力。” 表達對虛度光陰的自責與惋惜。
  2. 現代用法
    可用于描述對曆史事件、個人經曆或社會現象的感慨,如:“他回顧往事,唯餘歎憾。”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注意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評述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生硬堆砌。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歎憾

《歎憾》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表示遺憾、惋惜或懊悔等情感。它由“口”和“心”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歎憾的發音為tàn hàn。

來源和繁體

歎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其中有一句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古人認為七十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這個年齡之後,就會觸摸到天命,同時也意味着歲月的流逝和自己未能實現的一些願望,因此産生了憾恨之情。後來,人們将這種情感稱為“歎憾”。

歎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嘆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歎憾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歎憾”,其中的“憾”字由“忄”和“奐”兩個部分構成,表示内心的痛苦和煩惱。

例句

1. 他因為得到的成績不如預期而感到歎憾。

2. 對于錯過的機會,他深感歎憾。

3. 歎憾的是,他再也無法彌補過去的錯誤。

組詞

1. 歎息:指由于不如意或遺憾而發出來的聲音。

2. 惋惜:表示對某種事物或情感的失望和後悔。

近義詞

1. 遺憾:與歎憾意思相近,表示對某事未如所願的感覺。

2. 惋惜:與歎憾意思相近,表示對某種事物或情感的失望和後悔。

反義詞

1. 滿意:與歎憾相反,表示對某事物或情感感到滿足和滿意。

2. 惬意:與歎憾相反,表示滿足和心滿意足的感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