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火的意思、山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火的解釋

(1).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獵等人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電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山火已燎,野霜初白。” 唐 沉佺期 《鹹陽覽古》詩:“野橋疑望日,山火類焚書。” 唐 李白 《觀獵》詩:“江沙橫獵騎,山火繞行圍。” 瞿蛻園 朱金城 校注:“山火,獵者燒草以驅逼禽獸之火也。” 前蜀 貫休 《夏日晚望》詩:“汀沙生旱霧,山火照平川。”《新民晚報》1987.5.11:“燃燒了四天的 大興安嶺 特大山火已經局部得到控制。”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為艮,内卦為離,卦象為山、火,故名。《易·贲》:“象曰:山下有火,賁。”《魏書·崔光傳》:“是以《書》始‘稽古’,《易》本‘山火’。觀於天文,以察時變;觀於人文,以化成天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火”指發生在林野等自然環境中難以控制的火災,是典型的自然災害。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别名

山火又稱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灌木大火(澳大拉西亞語),主要表現為地表植被(如森林、草原等)的失控燃燒。其特點是火勢蔓延速度快、破壞性強,且受氣象條件(如風力、幹旱)影響顯著。


二、主要分類

根據燃燒位置和形式,山火可分為三類:

  1. 地表火
    沿林地表面蔓延,溫度約400℃,煙呈淺灰色,占森林火災的94%。主要燃燒枯枝落葉層和低矮植被。
  2. 林冠火(樹冠火)
    火勢沿樹冠蔓延,溫度可達900℃,煙柱高達數千米,煙為暗灰色,易引發飛火。多發生于長期幹旱的針葉林區,破壞性極強,占森林火災的5%。
  3. 地下火
    在腐殖質層或泥炭層燃燒,蔓延速度慢但持續時間長,易複燃(部分來源未詳細提及,需結合專業資料補充)。

三、成因分析

  1. 自然原因
    • 雷電等自然現象(約占10%以下)。
    • 幹旱與氣候變化助長火勢。
  2. 人為原因
    • 全球90%以上山火由人為引發,包括用火不慎(如野炊、焚燒稭稈)、縱火等。
    • 中國98%以上的森林火災源于人為因素,典型案例包括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四、影響與防治

  1. 危害
    • 破壞生态系統,釋放大量二氧化碳。
    • 威脅人類生命財産,如2004年澳大利亞悉尼大火。
  2. 防治關鍵
    • 加強居民安全教育,杜絕火災隱患。
    • 建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提升撲救能力。

五、其他釋義

在《易經》中,“山火”指贲卦(卦象為山下有火),象征文化與修飾(源于古代哲學概念,非自然現象範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科學機制,可參考權威環境研究機構的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火的意思

山火指的是山林或森林中發生的大面積火災。由于山火具有猛烈的燃燒性和迅速的蔓延特點,對生态環境和人類造成了嚴重威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火的部首是山字旁(山字旁又稱為山字頭),拆分後部首為山。而山火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山火一詞來源于漢語,屬于漢字構詞法中的合成詞。在繁體字中,山火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山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規定,但關于山火的寫法還是可以追溯到古漢字的形态。在古時候,山字旁常常寫成冖形,形狀與冰字旁相似,而火字通常由三個火點構成。

例句

1. 山火肆虐,燒毀了大片森林。

2. 由于幹旱和高溫,山火頻繁發生。

組詞

山火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多個相關的詞語,比如:

1. 山火預警:指************和警示山火發生的情況。

2. 山火撲救:指對山火進行搶救和滅火的行動。

3. 山火防控:指預防和控制山火的各種措施。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森林火災、森林火險。

反義詞:山明水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