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遷就,将就。 宋 秦觀 《滿園花》詞:“我當初不合苦撋就,慣縱得輭頑,見底心先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雛鸞嬌鳳乍相見……百般撋就十分閃。”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俺家裡陪酒陪茶倒撋就,你休愁,何須約定通媒媾?”
(2).協調,牽合。 宋 陳亮 《與辛幼安書》:“四海所係望者,東序惟 元晦 ,西序惟公與 子師 耳,又覺戞戞然不相入,甚思無個 伯恭 在中間撋就也。”
(3).勞碌。 宋 李之儀 《雨中花令》詞:“休把身心撋就,着便醉人如酒。富貴功名雖有味,畢竟因誰守。”
(4).安舒。 宋 邵雍 《首尾吟》之三九:“花枝好處安詳折,酒盞滿時撋就持。”
(5).溫存體貼。 宋 石孝友 《西江月》詞:“惜你十分撋就,把人一味禁持。” 宋 何夢桂 《喜遷莺·感春》詞:“夜雨簾櫳。柳邊庭院,煩惱有誰撋就。”
“撋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進一步理解該詞。
撋就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扭轉,旋轉,翻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部首扌,右邊是就字旁。它的筆畫數共有12畫,是一個複雜的字形。
撋就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初出現在《爾雅·釋诂》這本古代字典中。它的繁體字形為「攣就」,繁體字的形式更加複雜,但意思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撋就的字形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字形為「欒」,由木字旁和車字旁組成。由于字形的演變,現代漢字寫法中的撋就使用了左邊的手部部首。
以下是一些使用撋就的例句:
與撋就相關的組詞有撋轉、撋動、撋開等。近義詞包括扭轉、旋轉、翻轉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固定、不動、保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