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订出标准。《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令六军诸卫副使、京兆尹 郑元规 立格召募於市。”
(2).确立格局。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二:“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
“立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指建立规则或制定规范。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例如《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中提到:“令六军诸卫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召募於市”,意为通过设定标准进行招募。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制度或流程的规范化,如“立格选拔人才”。
常用于文学或艺术领域,指构建作品的框架或风格。宋代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强调:“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即创作需先确立整体结构。例如在音乐节策划中,“立格”可指活动主题与形式的规划。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分析,可参考《资治通鉴》和《珊瑚钩诗话》相关章节。
立格,是一个汉字词汇,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由立和格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立者旁的立”和“各部首的格”,读音为lì gé。
立格的左边是立(立者旁),右边是格(各部首的格),它们分别属于“立字旁”和“虍字头”的部首。立字旁有立、站,虍字头有虍、虎。立的拼音是lì,笔画数为五画,格的拼音是gé,笔画数为十画。
据史书记载,《尔雅》中有“凡物谓之格”的用法,最早使用“格”作为名词的记载。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事物状态、品质、条件等意义的名词,以及指定评判和标准的动词。而“立”的意义是建立、建设、竖立等。因此,在现代汉语中,“立格”的含义是根据某一标准评判或判断,意味着按照规范或标准进行衡量。
立格的繁体字为「立格」,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立格的古代写法为「立穀」,“立”为立的古代字形,“穀”是格的古代字形。
1. 他在工作中始终立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最好。
2. 这部电影立格高,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3. 在制定新法规时,必须立格公正、合理合法。
立法、立意、立论、标准、格局、评格等。
衡量、评判、判断、估算、鉴定等。
随意、任意、不合标准、不合规范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