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蔹的意思、白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蔹的解釋

攀緣藤本。塊根紡錘形。掌狀複葉,互生小葉多為羽狀分裂。夏季開淡黃色小花。漿果球形,大如豌豆,熟後藍紫色或白色。塊根入藥,主治癰腫等症。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白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蔹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其詞義可從植物特征和藥用價值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植物學特征

白蔹為葡萄科蛇葡萄屬的落葉攀援木質藤本植物(),高約1米。塊根粗壯呈紡錘形或長圓形,表皮深棕褐色,内部肉質。葉片為掌狀複葉,小葉3-5片,邊緣有深鋸齒,夏季開淡黃色小花,漿果成熟後呈藍紫色或白色()。

二、藥用價值

  1. 功效
    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的作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可治癰腫疽瘡、止痛除熱,明代《本草綱目》亦收錄其治療疔瘡、凍瘡等方劑()。

  2. 主治範圍

    • 外科病症:瘡癰腫毒、燙傷、手足皲裂()。
    • 皮膚問題:瘰疬痰核、面部疱瘡()。
    • 其他:古籍提及對溫瘧、驚痫、血痢等症有一定療效()。

三、别名與分布

别名包括山地瓜、野紅薯、白根等(),主要分布于中國華北、東北、華東及陝西、四川等地()。

四、注意事項

白蔹性微寒,脾胃虛寒者慎用;外用需研末調敷,内服應遵醫囑()。

如需進一步了解炮制方法或完整功效,可查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蔹這個詞是指蔹草。它的部首是艹,總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體字中,白蔹的寫法為白蔹。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沒有明确的記錄。 以下是一個關于白蔹的例句:我買了一束白蔹放在花瓶裡,給房間增添了一絲清新的氣息。 與白蔹相關的詞語有:草本植物、草地、蔓生、蔥翠等。作為反義詞,白蔹的對立詞是枯黃、凋落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