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暢。 元 無名氏 《野猿聽經》第三折:“小生心胸豁暢,肺腑清嘉。”
“豁暢”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拼音:huō chàng(注音:ㄏㄨㄛ ㄔㄤˋ) 核心含義:形容心情開朗、無拘束的狀态,或指環境/心胸的寬暢通達。
心境層面
指人内心沒有煩惱束縛,如《後漢書·班超傳》記載的“豁暢寬大”典故,強調心胸開闊的意境。
物理空間層面
元代雜劇《野猿聽經》第三折中“心胸豁暢,肺腑清嘉”的用例,既指身體感受的舒暢,也隱喻精神層面的通透。
該詞在古漢語中更常見,現代多用于書面表達。權威詞典《漢典》将其歸類為形容詞,強調“寬暢”的核心語義。
注: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相關詞組(如“豁暢淋漓”),可參考《野猿聽經》等元代文學作品。
豁暢(huò chàng)一詞形容心胸開闊、思想開朗、情緒暢達的狀态。當一個人豁暢時,他能夠擺脫煩惱和壓力,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态。
豁由豆部、鬲聲;暢由田部、長聲組成。豆部表示豁的意思與豆有關,鬲表示音韻;田部表示暢與田有關,長表示音韻。
《豁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周易》:“豁然貫通”。這裡的“豁然”指的是一瞬間突破困境、頓悟通達之意。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豁暢”,用來形容人的思維和情緒的狀态。
豁暢的繁體字為「豁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豁暢的寫法稍有不同。豁的上部是豆,下部是鬲,而暢的上部是重,下部是長。
1.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感到心神豁暢。
2. 他經曆了很多挫折,但依然能保持豁暢的心态。
暢通、暢銷、暢快、豁達、爽朗。
開朗、舒暢、暢順、開闊。
郁悶、沉悶、拘束、困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