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管子·君臣下》:“昔者聖王本厚民生,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辨以根之。”
“慎小事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強調在細節上保持審慎态度,避免因小失大。該成語體現古人“防微杜漸”的處世智慧。
最早見于《管子·君臣下》:
“昔者聖王本厚民生,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辨以根之。”
(意為:古代聖王重視民生,明察禍福根源,因此謹慎處理微小事務,從根源上杜絕錯誤)。
強調細節決定成敗的哲理,暗含以下邏輯: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哲學内涵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管子》原文或相關注釋。
慎小事微是一個成語,意為對小事情也要慎重對待。它強調了人們在處理日常瑣事時應當保持謹慎和小心的态度。
“慎”是由“心”字作為部首,“辛”字作為聲旁,“文”字作右旁,“微”由“彳”作為部首,“欠”字作為聲旁組成。
《慎小事微》這個成語可能的來源是古《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慎小事以微,敬平生于意”,意為對小事情要慎重,對平日生活要心存敬意。這句話後來演化為成語使用,并在現代漢語中廣泛流傳。在繁體字中,“慎小事微”通常寫作“慎小事微”。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因此“慎小事微”的寫法也可能有所不同。這些曾經的寫法包括篆書、隸書、楷書等。然而,這些不同的寫法中,詞義是相同的。
1.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慎小事微,對每個細節都要認真對待。
2. 即使是最微小的錯誤也可能導緻嚴重的後果,所以我們必須對每個細節慎小事微。
謹慎、小心、慎重、細緻、緊要、微末、瑣事、事務、微小、小事情
謹慎、小心、慎重、細緻
大意、粗心、馬虎、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