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律的意思、兵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律的解释

军队的法规、纪律。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公洞晓戎章,妙详兵律,军国是赖,戎幕允归。”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崔翰 领节 高阳 ,恃功骄恣,横越兵律,陛下宜召还诛之,以厌氛祲。”《元史·顺帝纪八》:“疆域日蹙,兵律不严……宜俯询大臣,共图克復之宜,预定守备之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律,作为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具有特定的法律与历史内涵。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一、 基本定义 指古代中国法典中专门规范军事事务、军队管理及相关行为的法律条文或篇章。它属于国家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军人职责、军事行动、军需管理、边防戍守以及涉及军事的犯罪等进行规定。其核心在于维护军队纪律、保障国家安全和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二、 历史演变与核心内容 兵律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法典编纂史密切相关:

  1. 起源与早期形态: 先秦时期已有关于军事的法令。秦代《秦律》中的《军爵律》等可视为兵律的雏形,主要规范军功授爵、军事犯罪等。
  2. 法典化与成熟: 唐代《唐律疏议》将军事法规系统化,主要规定于《卫禁律》(宫廷与关津要塞守卫)和《擅兴律》(军队征调、工程兴建、军需供应)中,奠定了后世兵律的基础框架。
  3. 《大明律》的定型: 明代《大明律》首次明确设立独立的《兵律》篇,标志着兵律作为法典独立篇章的正式确立。其下分设若干门类,如:
    • 宫卫: 关于宫廷警卫、仪仗制度。
    • 军政: 关于军队管理、兵役征发、军需物资(如马政)、驿站通讯、城池守卫等。
    • 关津: 关于关隘、渡口盘查、通行管理。
    • 厩牧: 关于官有牲畜(主要是马匹)的饲养、管理。
    • 邮驿: 关于公文传递、驿站管理等。
  4. 《大清律例》的继承: 清代《大清律例》基本沿袭了《大明律》中《兵律》的体例和主要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增删调整。

三、 核心目标与作用 兵律的核心目标在于:

  1. 强化军事管理: 确保军队组织有序、调动有效、物资充足。
  2. 维护国防安全: 通过宫卫、关津等规定,保护统治中心安全和国家疆界。
  3. 严明军事纪律: 惩治军人渎职、逃亡、泄露军机、违反军令等行为。
  4. 保障后勤与通讯: 规范驿站、马政、军需供应等,确保军事行动的后勤支持与信息畅通。
  5. 维护社会秩序: 部分规定(如关津盘查)也起到维护地方治安的作用。

四、 现代意义 虽然作为独立篇章的古代兵律已不复存在,但其精神实质——即通过法律手段严格规范军事活动、维护国防安全和军队纪律——在现代军事法体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现代军事法规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如武装力量的组织、职责、权利、义务、军事刑法、战争法等。

参考资料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兵律”是汉语词汇,指军队的法规和纪律,主要强调军事管理中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兵”指军队,“律”指规律或法规,合起来表示军队中的纪律、规章制度,涵盖军事训练、作战指挥、组织管理等方面。这一概念是军队运行的基础,确保军队行动的统一性和高效性。

2.历史用例与扩展

3.现代应用与延伸

除军事领域外,“兵律”偶尔用于比喻严格的组织纪律,如团队管理或大型项目中强调规则性(参考的造句示例)。

兵律的核心是通过法规和纪律保障军队秩序,其内涵贯穿古代军事理论与现代管理思想。如需更多历史文献案例,可查看、8的引文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罚版纳杯酌博斗逋人厕豫侪好冲旷锄功蠢坌餤饼方来未艾访查歌摺恒说贺岁红蕖澒溶获宥假皇帝鉴昭积德累善就道讥戏絶响句索刻符空悄阃闑老器疠疾历尽沧桑灵宪,算罔论礼异论赞玫瑰紫梦梦乍牛头夜叉醲粹驽马十舍培土迫阨切磋琢磨轻徭薄赋请自隗始认着软绢僧陀山皋商偃赏誉使坏时季实质四海之内皆兄弟天昏地黑投暮顽具消场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