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諧調的意思、諧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諧調的解釋

(1).诙諧戲谑。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文》:“抃博蒲塞,會衆之事,諧調哂謔,適坐之方,然失敬緻侮,皆此之由。” 南朝 梁 沉約 《與約法師書》:“其事未遠,其人已謝,昔之諧調,倏成悲緒。”

(2).和諧協調。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三:“‘構圖派’亦名‘抽象派’(Compositionalism)是主張把自然的外觀,還原而為完全抽象的‘線’與‘色’的諧調的。”《讀書》1985年第2期:“用‘生漆點睛’,不論畫在絹上還是紙上,熟紙上還是生紙上,都與整個水墨或彩色的描絵極不諧調,效果并不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諧調”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和諧協調
    指聲音、音樂、色彩或事物各部分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例如:音樂演奏中的音調配合、藝術創作中的色彩搭配、人際交往中的言語得體等。

    • 例句:小篆字體通過簡化與規範化,成為“諧調的标準書體”。
  2. 诙諧戲谑(古義)
    古代文獻中曾指語言幽默或調侃,如南朝顔延之《庭诰文》中描述的“諧調哂谑”場景()。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若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古典文獻(如南朝作品)或現代藝術理論(如洪深的戲劇理論)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諧調是什麼意思

諧調是一個描繪音調或聲音的詞語,指的是音調和諧悅耳、和諧協調的狀态。它可以用來形容音樂、歌曲、演講或者其他聲音的美感和和諧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諧調的拆分部首是言(yán)和諧。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來源及繁體

諧調一詞源自于漢語,屬于漢字詞彙。在繁體字中,諧調的寫法為諧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些不同。諧調在古代的寫法是諧調,其中“諧”字的部首是言(yán),而“調”字的部首是言(yán)。

例句

1. 這首歌的諧調讓人心情愉悅。

2. 演講者運用諧調的聲音表達方式,吸引了觀衆的注意力。

組詞

1. 調和:指使不同的事物或要素之間達到和諧的狀态。

2. 和諧:表示各個方面的關系或關聯非常協調,沒有沖突。

3. 悅耳:指聲音聽起來非常舒服、動聽。

近義詞

諧和、和諧、融洽。

反義詞

不協調、不和諧、刺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