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雷失箸”是一個源自三國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借其他事情掩飾真實意圖或内心活動。原指劉備在曹操面前借雷聲掩飾驚慌,後泛指通過轉移注意力來隱藏真實想法。
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大驚,手中筷子掉落,恰逢雷聲大作,便借口“畏雷”掩飾失态。
曆史背景:
劉備投奔曹操後,為消除對方猜忌,假裝安于種菜。曹操借“煮酒論英雄”試探,劉備借雷聲巧妙化解危機,展現了隱忍與機敏。
雙重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故事細節,可參考《三國志》或相關曆史文獻。
《聞雷失箸》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在極度恐懼或驚訝的情況下,無法顧及周圍的事物,甚至不自覺地放開手中的筷子。這個成語源于中國民間故事,是一種生動的修辭方式,用來形象地描繪人們在遇到極惡劣的環境時的失态。
根據《康熙字典》,《聞雷失箸》的拆分部首是門并木,拼音為“wén”,并且該成語的總筆畫數為27。
《聞雷失箸》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時的《冷廬雜錄》中,描述了一位名叫張便酒的人,在打雷時吃飯時不經意間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因此得名。
《聞雷失箸》的繁體字為「聞雷失箸」。
在古代漢字中,「聞」的寫法為「門(門)」加上「文」,「失」的寫法為「大」加上「㔾」,「箸」的寫法為「竹」加上「者」。
他對這個奇特的發現如此驚訝,以至于聞雷失箸。
- 聞雷:聽到雷聲。
- 失箸:放開手中的筷子。
失手、丢筷、放箸。
穩執、端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