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言的意思、曲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言的解釋

(1).婉言。《子華子·陽城胥渠問》:“太古之聖人,所以範世訓俗者,有直言者,有曲言者。直言者,直以情貢也;曲言者,假以指喻也。言之緻曲,則其傳也久。”

(2).猶曲解。 漢 桓寬 《鹽鐵論·論災》:“災異之變,夭壽之期……曲言之故,何所本始。不知則默,無苟亂耳。”

(3).違心的話。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不諂笑以取悅,不曲言以負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婉言表達

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陳述觀點,避免直接沖突或冒犯。例如《子華子·陽城胥渠問》中提到:“曲言者,假以指喻也”,即通過比喻等手法間接傳達意圖。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文學和日常交際中,旨在使表達更易被接受。

2.曲解原意

表示對他人言論的歪曲或錯誤解讀。如漢代《鹽鐵論·論災》中批評“曲言之故,何所本始”,強調不可隨意篡改本意。這一含義多用于批評不客觀的闡釋行為。

3.違心之言

指違背真實想法或立場的言論。晉代葛洪在《抱樸子·漢過》中提到此類表述,暗含對虛僞表達的否定。

4.修辭手法(語言學)

在語言學中,“曲言”是一種修辭技巧,通過淡化或否定形式間接強調内容,類似“間接肯定法”或“反語法”。例如用“不算太差”表達“很好”之意。需注意其與“委婉語”的區别:前者側重反向表述,後者側重避諱。

例句參考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文獻和現代語言學定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言

曲言是指說話含有歧義、不直率、不坦誠的言辭,常常有故意隱瞞真相或轉變話題的傾向。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曲言的部首是曲,筆畫數為6。

來源

曲言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懿秩》中,原本指言談不直接、含混不清。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意思詭異或語言有詭辯之意。

繁體

曲言的繁體字為曲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作曲言的字形和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他總是用曲言來回避問題。
2. 不要被他的曲言所迷惑。

組詞

詞組中包含"曲言"的詞彙如下:

曲言曲行(指言行不真實)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牽強附會、含蓄、委婉、變相、拐彎抹角。

反義詞

反義詞為:直言、直率、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