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聲匿迹的意思、斂聲匿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聲匿迹的解釋

不聲張,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公開出現。《解放日報》1944.8.18:“這樣,識時務的就不得不斂聲匿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斂聲匿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ǎn shēng nì jì,其核心含義是不聲張、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公開出現。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來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解放日報》1944年8月18日的文章:“這樣,識時務的就不得不斂聲匿迹。”。
  2.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如“他斂聲匿迹多年,最近才複出”。
  3.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僅陳述行為狀态。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場景示例

  1. 人物行為:
    “風波過後,他選擇斂聲匿迹,遠離公衆視野。”
  2. 社會現象:
    “某些不良現象在嚴打政策下逐漸斂聲匿迹。”

五、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解放日報》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斂聲匿迹》的意思

《斂聲匿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在某種情況下隱藏自己的聲音和身影,不敢出現或發表意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斂聲匿迹》的部首拆分為“讠”和“匕”,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斂聲匿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答傅青主簿書》中。它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社會上的一種情況,即人們因為害怕受到迫害或懲罰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繁體

《斂聲匿迹》的繁體字是「斂聲匿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斂聲匿迹」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字形演變和統一規範,目前采用的寫法是經過總結和統一的現代化寫法。

例句

1.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很多人都選擇了《斂聲匿迹》,生活在恐懼和壓迫中。

2. 他們害怕被追責,所以隻能選擇《斂聲匿迹》,默默無聞地過着平凡的生活。

組詞

1. 隱姓埋名:隱藏自己的身份和名字。

2. 避重就輕:避免面對困難,而選擇去做容易的事情。

近義詞

1. 韬光養晦:隱藏自己的才能或優勢,不張揚。

2. 忍辱負重:忍受******,承擔沉重的責任。

反義詞

1. 大聲疾呼:高聲呼喊,表達自己的意見。

2. 喧賓奪主:過分喧鬧,不顧他人的存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