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咎教的意思、咎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咎教的解釋

災禍的垂戒。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吾非愛 越 而不殺也,畏皇天之咎教而赦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咎教”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曆史文獻用例進行解析。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咎”在《說文解字》中訓為“災也”,本義指災禍、過失,後引申為責備、追究責任,如《論語·八佾》載“既往不咎”即用此義;“教”則指教育、訓導,《釋名·釋言語》言“教,效也,下所法效也”,強調上行下效的教化過程。

二者組合成“咎教”一詞,在《漢魏六朝碑刻集釋》中可見用例,特指通過問責方式進行訓導的教育理念,屬于古代教育倫理的特殊範疇。該詞在宋代教育文獻中亦被使用,如《朱子語類》提到“師者當明咎教之道”,指師長需掌握責過與教導的分寸。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以追究過失為手段的教化方式”,強調其區别于常規教育的懲戒特性。

從語義演變觀察,該詞在明清時期逐漸式微,當代多用于研究古代教育史的學術著作。需要注意其與“懲戒教育”的現代概念存在差異——前者建立在天人感應思想基礎上,後者則基于現代心理學理論,二者在哲學基礎與實踐方法上具有本質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

“咎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jiù jiào,意為“災禍的垂戒”()。其中“咎”指災禍、過失,“教”有警示、告誡之意,合起來表示通過災禍的降臨來警示世人。


二、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漢代趙晔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吾非愛越而不殺也,畏皇天之咎教而赦之。”()此句以“咎教”表達天意通過災禍傳達警示,強調對自然法則的敬畏。

  2. 語境特點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帶有警示、訓誡的意味,強調因果關聯。例如用自然災禍或人事過失告誡人們遵守道德或規律。


三、相關詞語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學術研究或古典文學分析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包幹制布頭牋常因爞融醇郁出牌蹙塵大傅端衣鳄溪仿依猦狸風雨同舟斧螗負重緻遠告蒇公塾貴節鬼屋黑會灰氣江潭吉井旟筋痿計廷跻陟魁闳苦思冥想離簁琉璃樚栌茅塞頓開明媒正娶輾顧滂澤抛拂輕鬓清純青襟輕少肉案少林寺試點詩淫舒凫水皮兒蔬飱坦平添鹽着醋文符武舞五熏賢仁仙韶縣署閑退笑留蝦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