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姑的意思、道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姑的解釋

[Taoist nun] 女道士

詳細解釋

女道士。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旌論衡》:“ 普通山 青州長老 録二尼、道姑、道媪,親事巾瓶,時左街使集 王 奏聞收勘,決遞遐方。”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生]那得這軸畫像?[丑]敢是適間道姑的?” 羅暟風 《瘋婆子》:“她能指出那一包是從 張公廟 求的,那一包是向 馬道姑 用七尺白布換來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姑”是民間對女性道教修行者的俗稱,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道姑”指道教中出家的女性修行者,與男性道士(乾道)相對,主要從事道教修煉、參與宗教活動。該詞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民間語境,但并非道教正統稱謂。

2.正統道教稱謂

在道教典籍中,女道士的規範稱呼為“坤道”,男道士則稱“乾道”。另有“女冠”這一曆史性稱呼,與“黃冠”(男道士)對應。因此,在正式宗教場合或學術讨論中,“道姑”一詞并不適用。

3.曆史與語境演變

“道姑”一詞最早見于元末明初陶宗儀《辍耕錄》中的“三姑六婆”分類,其中“三姑”即道姑、尼姑、卦姑。此處“道姑”指道觀中的女性修行者,而“卦姑”為占卜女性,兩者均屬民間職業分類,帶有一定世俗色彩。

4.文學與日常使用

在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中,“道姑”常作為角色身份代稱。例如《初刻拍案驚奇》提及“趙道姑”,《琵琶記》中也有相關描述,體現其在傳統社會中的文化符號意義。

5.相關術語辨析

“道姑”作為曆史與民間語境中的通俗用語,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而正統道教更傾向使用“坤道”以體現宗教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姑》是指修行道德、信仰佛教或道教的女性修士。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道”和“姑”兩個部分。其中,“道”是一個常見的漢字,意為修行道德、追求真理。它的部首是“辵”(辶),共有4畫。而“姑”是指女性的稱呼,它的部首是“女”,共有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源于甲骨文的“道”字形像人通過一條道路走向前進,表示追求和修行。而“姑”字則源自古代社會中女性的稱謂,表示與已婚女性區分的年輕女性。 《道姑》在繁體字中保持了基本的形态,沒有顯著差異。古時候的漢字中,有時“道”字會采用不同的寫法,如在篆書中,它的形态更為簡化。 一個例句可以是:“那個修行道德的道姑在寺廟裡默默地執着修行。” 與“道姑”相關的組詞可以有“道士”、“道教”等。而近義詞可以有“尼姑”、“修女”等。反義詞則可以是“俗女”、“世俗女性”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你!如有其他疑問,歡迎繼續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