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勿論的意思、勿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勿論的解釋

不追究;不談。《舊唐書·裴度傳》:“上曰:‘前事勿論,直言此時如何處置?’”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唐宣宗 ﹞初聽政,謂宰相曰:‘佛者雖異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論,不欲過毀,以傷令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九回:“姑勿論提倡出甚麼道理,先問他被提倡的懂得不懂,再提倡不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勿論”是漢語中具有限定性語義的否定副詞組合,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勿論”由否定副詞“勿”與動詞“論”構成,表示“不必讨論”“無需争辯”的語義,常用于強調前提條件或排除争議性内容。例如“事實既明,細節勿論”表達對核心事實的确認。

二、語用分析 《漢語虛詞辭典》指出該詞具有雙重功能:

  1. 條件限定:在複合句中引導排除性條件,如“凡違例者,勿論緣由皆受罰”
  2. 話題終止:用于終結争議性讨論,常見于書面語體,如“此事已有定論,勿論再議”

三、古籍應用溯源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收錄其文言用法,明代《警世通言》第二十卷載“若有差池,勿論親疏”,此處“勿論”作“不論”解,與現代漢語的“無論”存在古今異義現象。

四、現代規範用法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當代用法需注意:

(本文釋義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撰的權威辭書,具體例證源自曆代經典文獻及現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勿論”是漢語中的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基本含義
    “勿論”意為“不追究”或“不談”,強調對某事物采取擱置态度。例如《舊唐書》中唐宣宗所言:“前事勿論,直言此時如何處置?”即要求不再讨論過去之事。

  2. 構詞解析

    • “勿”表示否定,相當于“不要”或“不”;
    • “論”指讨論、追究,組合後表達“無需讨論/不追究”的語境含義。

二、使用場景

三、注意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勿論”有“不論/無論”的用法,這可能是現代漢語中因發音相近導緻的混淆。權威古籍和詞典均以“不追究、不談”為規範釋義,建議優先采用此解釋。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滬江詞典)及(漢典)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标指璧晖璧門斥土沖會刺繡當若登膳點絢端人督録否口拊髀扶進浮金瑰逸閨窬瞽漏過輩孤艇鼓栧海若含量慧利僵化交綏節儉結子窘竭鞠草看風使船看錢辣辛駡架忙怯怯默示木車木蘭目下十行撚金奴視覃愛瑞鶴仙若芳如入無人之境觞宴善男善女神境射殺霜柝水曹郎漱墨天台童角跎漢無愠相見歡陷構相信枭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