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measures in time;it is not yet too late to take advantage of an opportunity that comes only once in a long time] 比喻情況雖然緊急,及時采取措施還來得及
比喻時機當前,急謀對策。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梁啟超 《我政府之對俄政策》:“夫見兔顧犬,或未為晚,今能議及,豈不猶愈於已。”
“見兔顧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夫見兔顧犬,或未為晚,今能議及,豈不猶愈于已。”(梁啟超《我政府之對俄政策》)。
“見兔顧犬”既是對及時補救的肯定,也暗含對事前疏忽的批評。它適用于生活、工作等場景,鼓勵在危機中積極行動,而非消極放任。例如,企業發現市場風險後迅速調整策略,即可用此成語形容。
見兔顧犬是一個成語,意為因看到兔子而忘記了追犬,形容人容易因小失大,注意力容易分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見(現象):角(4畫)+人(2畫)
兔(獸類):兔(7畫)
顧(動作):頁(5畫)+ 匕(2畫)
犬(犬類):犭(3畫)+犬(4畫)
來源:《詩經·鹿鳴之什·鹿鳴》:“禹曰:‘予哀犬之未央……見兔而顧犬。’”此處描述了禹打獵時,犬追兔而不顧,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繁體:見兔顧犬
古時候漢字寫法:
見:⺆(從頭),廠(山),小(又)
兔:⺈(從頭),彳(小),山(從),口(山)
顧: 頁(拼音:ye,聲旁),妥(拼音:tuo,形旁)
犬:犭(一級部首),犬(象形)
例句:
他總是見兔顧犬,沒有耐心專心做事。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見兔顧犬,要有毅力堅持到底。
組詞:目瞪口呆、心慌意亂、東張西望
近義詞:見鳥忘鳥、見風是雨
反義詞:專心緻志、一心一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