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指歸順的或發展程度較高的少數民族。 宋 蘇舜欽 《慶州敗》詩:“屠6*殺熟戶燒障堡,十萬馳騁山嶽傾。”《宋史·兵志五》:“西北邊羌戎,種落不相統一,保塞者謂之熟戶,餘謂之生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熟戶漢語 快速查詢。
“熟戶”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使用,尤其在宋代邊疆治理中具有特定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熟戶”指歸順中原王朝或漢化程度較高的邊疆少數民族群體,常見于宋代西北邊境地區。與之相對的是未歸附的“生戶”。
宋代邊疆分類
據《宋史·兵志五》記載,西北羌戎部落被分為“熟戶”與“生戶”:“保塞者謂之熟戶,餘謂之生戶。”。
文學作品印證
宋代詩人蘇舜欽在《慶州敗》中描述戰亂場景時提到:“屠殺熟戶燒障堡”,側面反映了熟戶與邊塞防禦體系的關系。
部分現代解釋将“熟戶”引申為“對某地熟悉的人”(如),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後世衍生義。曆史語境中應以少數民族分類為核心含義。
“熟戶”是宋代對邊疆歸順部落的特定稱謂,體現了古代中原王朝對少數民族的治理策略。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史》或蘇舜欽詩作原文。
《熟戶》是一個漢語詞語,可以指代“熟悉的住戶”或者“住了很久的居民”。這個詞通常用于表示某個地方的常住人員,他們已經在這個地方生活很長時間,與周圍環境和其他人有着熟悉的聯繫。
《熟戶》這個詞的左邊部首是火(灬),右邊部首是戶(戸),總共有8個筆畫。
《熟戶》這個詞的來源不确定,可能是由于古代部分人長期住在一個地方,産生了熟悉的感覺而衍生出來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熟戶的寫法為「熟戶」。
古代對熟戶的寫法與今天大緻相同,總的結構和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例如,在《廣韻》這本古代字典中,熟戶就以現在的形式出現。
1. 那個小鎮的熟戶們都互相認識,社區關系十分融洽。
2. 他是我們村的熟戶,住在這裡已經二十多年了。
組詞: 熟悉、熟人、熟稔、熟練。
近義詞: 熟人、常客、老住戶。
反義詞: 生手、陌生人、新住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