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 bit cool] 微寒的樣子
日初出滄滄涼涼。——《列子·湯問》
(1).寂寞冷落貌。《孟子·盡心下》:“行何為踽踽涼涼?” 朱熹 集注:“涼涼,薄也,不見親厚於人也。” 宋 文天祥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乾坤莽空闊,何為此涼涼?” 明 劉基 《郁離子·靈丘大人》:“ 陶朱公 之 齊 ,過而問焉,曰:‘是何昔昔之熇熇,而今日之涼涼也?’”
(2).微寒貌。《列子·湯問》:“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3).納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鏡聽》:“母入廚喚大婦曰:‘大男中式矣,汝可涼涼去!’次婦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 二鄭 捷者。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
“涼涼”一詞的含義可從傳統釋義和網絡流行用法兩方面解釋,綜合不同來源信息如下:
基本含義
指微寒、稍冷的狀态,常見于古漢語。例如《列子·湯問》中“日初出滄滄涼涼”,描述太陽初升時略帶寒意的景象。
引申義
來源與演變
源自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片尾曲《涼涼》。歌詞的古風意境使其廣受歡迎,後衍生出“完了”“慘了”等調侃或自嘲含義。
常見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滬江詞典、漢程字典等來源。
《涼涼》一詞在漢語中既可作為形容詞,也可作為動詞使用。作為形容詞時,它表示溫度低或者冷卻,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作為動詞時,它表示使變冷或變得涼爽。
《涼涼》的拆分部首是“冫”和“冫”,冫表示水,冫表示冰。根據這個拆分,可以得到該字的四筆。
《涼涼》是漢字“涼”的重複形式,通過重複形式表達加強的意思。它在唐代的《詩經·秦風》中首次出現,用以形容秋涼的感覺。
《涼涼》的繁體字為“涼涼”,繁體字的構造和簡體字相似,隻是形狀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涼涼》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以篆書為例,它的寫法如下:
冫
⺆
1. 這個冰淇淋很涼涼,正好消暑。
2. 冬天的風一吹,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涼涼的。
涼爽、涼快、涼風、涼亭、涼水、涼茶
涼爽、清涼、涼爽
炎熱、熱乎、熱烘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