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哀絃 ”。 1.悲涼的弦樂聲。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氣含芳。”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哀絃繞白雪,未與俗人操。” 宋 張先 《惜雙雙·溪橋寄意》詞:“斷夢歸雲經日去,無計使哀絃寄語。” 鄭振铎 《屈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有良心的作家們﹞不由得不同情 屈原 ……而發出同樣的哀弦促節的歌聲來。”
(2).喻指可憐的妻子。 林纾 《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難,大喪甫除,哀絃中斷。”
“哀弦”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哀弦”由“哀”(悲傷)和“弦”(樂器弦)組成,字面指悲涼的弦樂聲,常用來形容音樂或歌聲中傳遞的憂傷情緒。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哀弦”多用于渲染凄涼氛圍。例如:
比喻擴展
近代文學中,“哀弦”被引申為對不幸者的同情。如林纾《祭高梧州文》用“哀弦中斷”暗喻妻子離世後的孤獨。
“哀弦”既是具體音樂意象,也是文學中表達哀婉情感的經典符號,其内涵隨語境可拓展至人生際遇或社會悲憫。
《哀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悲哀的琴弦。
《哀弦》由部首哀和部首弦組成,共有10個筆畫。
《哀弦》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描述悲傷的音樂,起源于古代的琴箫音樂。繁體字形為「哀絃」。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哀弦」的字形以曲折優美的方式寫出,表達了悲傷情感。
1. 聽着《哀弦》的旋律,我心中充滿了憂傷之情。
2. 她用《哀弦》演奏出了内心深處的無盡哀愁。
愁哀、悲哀、心弦、弦樂等。
悲凄、哀怨、憂傷等。
歡愉、快樂、喜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