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具兩方面;兩方面兼而有之。《後漢書·延笃傳》:“然體大難備,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兩兼者也。”《北史·高颎傳》:“﹝ 高熲 ﹞受命便發,遣人辭母雲,忠孝不可兩兼,歔欷就路。”
“兩兼”的漢語詞典釋義
“兩兼”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兩”(表示數量或雙方)和“兼”(表示同時涉及或具備)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同時具備兩種屬性、功能或身份,強調事物或人的雙重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釋義
例: “這項政策具有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兩兼性。”
例: “他在公司既是技術顧問,又是項目主管,身兼兩職。”
語義延伸
語法功能:
作謂語或定語,常見于書面語及正式表述。
例: “設計需兩兼顧實用性與藝術性。”(謂語)
例: “她是一位兩兼型人才。”(定語)
搭配習慣:
常與“功能”“身份”“特性”等詞搭配,如“兩兼功能”“兩兼角色”。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兼”為“同時涉及或具有”,與“兩”組合後強化雙重性概念。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漢語大詞典》
收錄“兩兼”用例,如清代文獻《紅樓夢》中“文武兩兼”形容角色才能全面。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
“詩畫兩兼”形容作品兼具詩歌的意境與繪畫的視覺美感。
“兩兼家庭”指夫妻雙方均承擔經濟支柱與家庭照料者的角色。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語料庫分析,未直接引用網頁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紙質版《現代漢語詞典》或《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
“兩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兼具兩方面;同時涉及或包含兩種不同屬性或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兩兼”由“兩”(表示兩種事物)和“兼”(合并、并行)構成,字面可理解為“同時擁有兩種屬性或功能”。例如:
《後漢書·延笃傳》:
“然體大難備,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兩兼者也。”
→ 強調事物難以完美兼顧兩方面(如功能或特性),需有所取舍()。
《北史·高颎傳》:
“忠孝不可兩兼,歔欷就路。”
→ 體現道德選擇中的矛盾,忠君與盡孝無法并存()。
宋代詩詞中,“兩兼”常用于描繪自然或情感的複雜性:
“兼”字本義為“手持兩禾”(《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合并、并行”()。因此,“兩兼”強調兩種事物的共存或對立統一。
“兩兼”既可指具體事物的雙重屬性,也可用于抽象的道德、情感矛盾。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北史》及宋代詩詞集(來源:、)。
案酒并集采薇誠感逴龍村酤洞朗遏阏惡稔貫盈二省惡言發矢逢吉丁辰蜉結改裝感深肺腑戈鈇骨骸古假含糊其辭憨子歡噱枧水進賢達能勞事美善眉樣面生俛仰模拓末尾摹捉木狗子沐日驽拙篇句乾恩蔭牽役恰纔琪花瑤草清客清析權儀撒開三藐升擢師舶收計霜毛順善殊匹書帏四衙門宿忿邃麗退尋響應閑料嘴小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