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俛仰的意思、俛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俛仰的解釋

亦作“ 俛卬 ”。1.低頭擡頭。《墨子·節用中》:“俛仰周遊威儀之禮,聖王弗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鴻》:“見其伸頸俛仰,吐出黃金半鋌。”

(2).指身體的屈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脅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聖人将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注:“俛仰猶升降。”

(4).形容時間短暫。《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漢書·晁錯傳》:“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宋 蘇轼 《徐州賀河平表》:“未有收狂瀾於既潰,復故道於将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視和仰望。 明 歸有光 《周弦齋壽序》:“俛仰今昔,覽時事之變化,人生之難久長如是,是不可不舉觴而為之賀也。”

(6).應付;周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言敢近舍明公遠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引 晉 鄧粲 《晉紀》:“ 伯仁 儀容弘偉,善於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宋 秦觀 《陳偕傳》:“嘻,今老矣,顧家貧無以給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間,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經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傳贊》:“皆力持正議,不隨衆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俛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fǔ yǎng,通“俯仰”,其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綜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低頭與擡頭
    指身體動作的上下起伏,如《考工記·矢人》提到的“前弱則俛”,漢典()也明确其為基本義項,表示“低頭擡頭”的直觀動作。

  2. 身體的屈伸
    引申為身體姿态的變化,例如彎腰、伸展等,常見于描述行禮或勞作姿态()。


引申義

  1. 升降、起伏
    可比喻地位、境遇的變化,如事物或情緒的波動()。

  2. 時間短暫
    因低頭擡頭動作迅捷,常形容光陰易逝,如“俛仰之間,已為陳迹”()。

  3. 應付、周旋
    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的應對,如《墨子·節用中》的“俛仰周遊威儀之禮”()。


特殊用法

  1. 俯視與仰望
    結合視角變化,可表示觀察事物的不同角度()。

古籍例證


備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俛仰

俛仰(fǔ y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人字旁“亻”和方字旁“方”。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鹿鳴之什·草蟲》一章中:“俛仰之山,慎爾襟行。”意思是要謹慎地低頭看望高大的山,以示恭敬和敬畏。

在繁體字中,俛仰的寫法為「俛仰」。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俛仰的變體寫法有很多,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俷”、“枹”等。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俛仰着頭,默默地思考。

2. 當面對偉大的事業時,我們應該懷着俛仰之心。

一些與“俛仰”相關的詞語有:

1. 仰慕:表示對他人或事物的敬仰和羨慕。

2. 敬畏:指對強大或崇高事物的敬重和害怕。

3. 恭敬:表示對長輩、長者等地位高的人表示恭敬。

4. 崇拜: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度敬仰和崇高。

反義詞:

1. 輕視:表示對他人或事物的不敬和看不起。

2. 蔑視:表示對他人或事物的鄙視和不屑一顧。

綜上所述,俛仰是一種謹慎低頭以示敬畏和敬重的行為,而仰慕、敬畏、恭敬、崇拜等詞語都與之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