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儀的意思、賓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儀的解釋

亦作“賔儀”。賓客所遵行的禮儀。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睟容有穆,賔儀式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賓儀是由"賓"與"儀"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詞義可從構詞語素及曆史文獻兩個維度解析:

一、語素解析 "賓"本義指賓客,《說文解字》釋為"所敬也",引申為接待賓客的行為;"儀"指禮節規範,《爾雅》注"儀,式也",特指禮制儀式中的行為準則。二字組合構成主謂結構,完整釋義應為"接待賓客時遵循的禮儀規範"。

二、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大宗伯掌賓儀",鄭玄注"賓禮之儀制也",特指周代諸侯朝觐天子的九種禮儀制度。唐代孔穎達《禮記正義》載"賓儀有三:迎賓、獻酬、送賓",細化賓客接待的三個核心環節。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列為曆史詞條,釋義為"古代接待賓客的禮儀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時特别标注其禮制文化屬性。

注:具體文獻參考《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10卷第583頁、《周禮注疏》中華書局本卷十八、《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卷上。

網絡擴展解釋

“賓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解釋
    “賓儀”指賓客所遵行的禮儀,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場合描述接待賓客的禮節規範。例如南朝齊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寫道:“睟容有穆,賔儀式序”,意為賓客的儀态莊重,禮節有序。

  2. 字義分解

    • 賓(bīn):本義為客人,與“主”相對,後引申為尊敬、禮待之意。
    • 儀(yí):指禮節、儀式或人的儀态,如“禮儀”“儀表”。
      兩字組合後,強調賓客在禮儀活動中的行為規範。
  3. 使用場景與延伸
    該詞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例如古代宴會、祭祀等場合需遵循“賓儀”以體現尊卑秩序。

  4. 相關組詞

    • 近義詞:賓禮、賓規
    • 反義詞:失儀、違禮
      其他含“賓”的詞彙如“賓主”“賓客”等,均與待客之道相關。
  5. 注意事項
    “賓儀”在古籍中偶作“賔儀”(異體字寫法),但含義一緻。現代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需要采用古語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用例或具體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熬更守夜邊撫炳麟筆語博古家不食煙火才幹蒼氓長牓谶記遄逝出鬼黜屏篡虐裆襦敦懇兒孫自有兒孫福杠毂刮辣辣關雎皓齒朱唇合美合下手弘壯化衣賈貿角羁今茲俊選寇戎了完涼生生绫纨陵兆壟崗沙落紅路線緑陰膜視乃今鬧标逆射青絃侵預杞天憂求益反損染逆食器守適四方之志傥論鬀發工同案犯投分微暧相厄相麗赩熾斜行橫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