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婦女穿的一種類似裲裆的外袍。 唐 李賀 《艾如張》詩:“錦襜褕,繡襠襦。” 唐 陸龜蒙 《陌上桑》詩:“鄰娃盡著繡襠襦,獨自提筐採蠶葉。”
裆襦(dāng rú)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指古代一種有裆的短衣或短褲,屬于貼身衣物。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指衣物中覆蓋腰胯至大腿根部的部分,即褲裆或衣裆,強調分腿的形制。
原指短上衣,後延伸指短款衣物。
二字組合後,裆襦特指帶褲裆結構的短内褲或短襯褲,區别于無裆的“袴”(套褲)①。
裆襦的出現與古代服飾演變相關:
《釋名·釋衣服》載:“裆襦,言兩檔而襦短也”,點明其分檔、短小的特征④。唐代類書《初學記》亦引用此解,佐證其形制⑤。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出現于古代服飾研究或文獻考釋中。需注意與“襦裆”(一種背心式铠甲)區分,二者字形相近但所指不同⑥。
參考來源:
①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3年。
②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
③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年。
④ 〔東漢〕劉熙《釋名·釋衣服》,中華書局影印本。
⑤ 〔唐〕徐堅《初學記·卷二十六》,中華書局點校本。
⑥ 黃能馥《中國服飾通史》,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年。
“裆襦”是一個古代服飾相關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建議結合唐代壁畫或文獻插圖進一步了解具體形制。
寶精鼻窪子駁複不着冊勳蟬靈子潮蕩稱斤約兩吹毛劍叢林大雪紛飛地獄扼險沸潏分茶店服煉公先公允挂名孤雲野鶴歡呀回抱灰黑匠石運金诘駁景入桑榆進戍巾子忌俗極緻老路冷布流言飛語羅趙謾侮末編拤把前途無量畦溝旗民磬聲劬勞之恩升遷手礮淑候死聲淘氣速決戰泝流窮源蘇塗談空掏渌條據望闆吳牛香扆閑局孝友衺僻犀鳳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