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嗹馬的意思、嗹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嗹馬的解釋

國名。 丹麥王國 的舊譯名。 清 餘繼畬 《<瀛環志略>凡例》:“各國正名,如 瑞國 當作 瑞典 , 嗹國 當作 嗹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嗹馬(lián mǎ)是漢語中對北歐國家丹麥(Denmark)的舊稱音譯詞,主要用于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文獻中。該詞由兩個音節構成:“嗹”對應丹麥國名的首音節“Dan”,“馬”對應尾音節“mark”的發音。其釋義及來源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國名音譯

    “嗹馬”特指歐洲國家丹麥,是早期漢語文獻根據丹麥語“Danmark”的音譯形式。此譯名常見于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外交文書、地理著作中,如清代魏源《海國圖志》即采用此譯法。

  2. 用字解析

    • 嗹:古漢語罕見字,無獨立語義,此處純作音譯用字。
    • 馬:本義指動物,音譯中借音表“mark”的尾音。

二、曆史文獻依據

  1. 《海國圖志》(清·魏源)

    卷五十三記載:“嗹馬國,一作領墨,即丁抹國,在西北海中”,明确将丹麥稱為“嗹馬”。

    (注:《海國圖志》系統整理海外諸國信息,是近代中國了解世界的重要文獻)

  2. 《瀛寰志略》(清·徐繼畬)

    沿用“嗹馬”譯名,描述其地理位置與風土物産,佐證該詞為當時通用譯法。


三、語義演變

隨着現代漢語規範進程,“嗹馬”逐漸被“丹麥”取代。現行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近代漢語詞典》均收錄該詞為曆史地理專名,标注其等同于今之丹麥。


參考資料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嗹馬”是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嗹馬”是丹麥王國的舊譯名,主要用于清代文獻中。例如,清人餘繼畬在《瀛環志略》中提到“嗹國當作嗹馬”,表明這一譯名在當時的使用背景。

2.語言特征

3.曆史背景

該詞屬于音譯外來詞,反映了早期中文對歐洲國家名稱的音譯習慣。現代已統一譯為“丹麥”,而“嗹馬”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4.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骟馬”(閹割過的馬)、“骓馬”(項羽坐騎名)等相似詞彙區分,避免混淆。

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曆史文獻以确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報界毞毲殡服冰檗波谷逋抗成婣辰精答報等仵吊夜堤坡豆比非常棼然分赀敷設福業隔錯歌章購煽狗探湯鈎織光相锢蔽國步艱難花項薦飨浸淬九弄萊田蠟扡賣工馬螘廟攻謀求腦漿品定堡團蒨練青服三調商鑒申告手罩送往事居阘茸田人銅疊通皮頭回剜肉成瘡為作翁仲無始無終烏頭相捐響泉鄉隅謝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