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抗的意思、逋抗的詳細解釋
逋抗的解釋
謂逃避或抗交租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詳文贅說》:“如言錢穀,應追者,則舉其逋抗之奸。”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抗的解釋 抗 à 抵禦:抗擊。抗争。抗拒。抵抗。頑抗。 拒絕:抗議。抗上。抗命。抗稅。 對等: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對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逋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bū kàng。
- 字面拆分:“逋”意為逃亡、拖欠,“抗”指抵抗、抗拒,組合後表示“逃避或抵抗”的行為。
2. 具體含義
- 狹義:曆史上多指逃避或抗交租稅。例如清代文獻《福惠全書》中提到“逋抗之奸”,即指拖欠稅款的行為。
- 廣義:作為成語時,可泛指逃避責任、抵抗壓力或困難,如形容不願承擔義務或面對挑戰的人。
3. 使用場景
- 常見于曆史、文學語境中,描述古代賦稅相關的社會問題。
-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批評逃避現實、推卸責任的行為,如“逋抗工作壓力”。
4. 補充說明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學術或特定語境中。
- 權威字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動詞性短語,強調動作的消極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福惠全書》等文獻原文或專業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抗(bú k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辶(辵)和少,筆畫總計為11畫。逋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字義主要指逃亡或抵抗。逋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逋抗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以辶和少為部首,字形和現代寫法非常相似。古代為了表達這個詞的意思,使用了辶象征着行走和辭職,以及少象征着人的數目。這樣的組合形成了現在所見到的逋抗。
以下是一些關于逋抗的例句:
1. 他無法忍受壓迫,于是逋抗了起來。
2. 逋抗是一種自衛的手段。
逋抗的近義詞可以是逃亡、抵抗、反抗等,這些詞語都強調了對抗或追求自由的意願。相反,逋抗的反義詞可能是順從、從屬、聽命等,這些詞語則表示接受現狀或隨從他人的态度。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