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薦飨的意思、薦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薦飨的解釋

祭獻。《史記·封禅書》:“皇帝始郊見 太一雲陽 ,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新五代史·雜傳十八·盧質》:“因其故壠,稍廣其封,以時薦饗而已。”《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明道二年》:“宜於太廟外别立新廟,奉安二後神主,同殿異室,歲時薦饗,用太廟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薦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特定儀式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薦”意為進獻、呈奉,特指以祭品供奉神明或祖先;而“飨”本義為以酒食款待,引申為神靈接受祭祀供奉的行為。二字合稱“薦飨”,指通過進獻祭品使神靈享用,表達對天地、先祖的敬畏與祈求。

從構詞法分析,“薦”屬草部,《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獸之所食草”,後衍生出進獻之意;“飨”從食從鄉,《禮記·郊特牲》鄭玄注:“飨者,歆其氣也”,強調神靈對祭品香氣的吸納。這種構詞特征印證了古代“祭如在”的宗教觀念,即通過物質供奉實現人神溝通。

在文獻用例中,《詩經·小雅·楚茨》記載:“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即包含薦飨儀式的完整流程。漢代鄭玄箋注此篇時特别指出:“薦飨之禮,備物盡志”,說明該儀式要求祭品齊備且心懷虔誠。唐代孔穎達疏解《周禮》時,更将薦飨細分為“血腥之薦”與“熟食之飨”兩類祭祀形态。

現代漢語語境中,“薦飨”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典籍研究領域,如中華書局版《十三經注疏》在注解《禮記·祭義》時,仍沿用該詞解釋古代祭祀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該詞時标注為“古語詞”,提示其現代使用範圍限于特定學術語境。

(參考文獻:《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薦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禮儀中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薦飨”意為祭獻,指在祭祀活動中向神靈或祖先進獻祭品(如食物、玉器、牲畜等)。拼音為jiàn xiǎng,注音為ㄐㄧㄢˋ ㄒㄧㄤˇ。

  2. 字詞結構

    • 薦:通“薦”,意為進獻、呈上。
    • 飨(饗):指以酒食祭祀神靈或宴請賓客,引申為祭祀行為。
  3. 文獻用例

    • 《史記·封禅書》提到:“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指官員在祭祀時進獻玉器和牲畜。
    • 《新五代史》記載:“以時薦饗而已”,說明按時進行祭獻的禮儀傳統。
    • 清代詩詞中亦有“薦飨當隨班”的描述,體現其在禮儀中的規範性。
  4. 總結
    “薦飨”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專有詞彙,強調通過進獻祭品表達對神靈或祖先的敬意,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其用法多與宗廟、陵寝等莊重場合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上下文,可參考《史記》《續資治通鑒》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吉白堕碥磴便裝鼻根燦錯騁勞塵蛻抽丁拔楔出戍觸桶盜食緻飽達賢惡嫌反鼻防火工業建築刮車骨碌好不好宦味夾角譏惡蹐躬竟案精利擊瑕苛削渴者易飲扣鐘了若指掌靈士隆燿論決論行蘆笙迺今鳥糞層跑警報噴管騎驢倒堕清慮齊雲全歸日複一日臊根紹興牲器詩義霜笛庶寀驷鐵訴休田稅天呀王老五問事忤時鮮缛西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