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鱗與羽。《南史·劉敬宣劉懷肅等傳論》:“或階緣恩舊,一其心力,或攀附風雲,奮其鱗羽。” 唐 韓愈 《海水》詩:“苟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
(2).代稱魚和鳥。《南齊書·高逸傳·宗測》:“性同鱗羽,愛止山壑,眷戀松雲,輕迷人路。” 唐 白居易 《春日閑居》詩:“我今對鱗羽,取樂成謡詠。”
(3).代稱魚和雁。借指書信。 宋 柳永 《傾杯樂》詞:“頻耳畔低語,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從此盡把憑鱗羽。” 明 劉基 《怨王孫》詞:“鱗羽路阻,佳人何處,木落山寒,江空歲暮。” 清 林則徐 《緻姚春木王冬壽書》:“龍沙萬裡,鱗羽難通,但有相思,勿勞惠答也。”
(4).比喻行迹。 唐 杜牧 《雨中作》詩:“但為適性情,豈是藏鱗羽?”
“鱗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及詩詞引用。根據搜索結果綜合整理如下:
“鱗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可靈活表達具體事物(魚鳥)、抽象概念(書信)或比喻意義(行迹)。其用法多見于古代詩文,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可通過具體語境理解其豐富内涵。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查字典)和(求學網)等來源。
《鱗羽》(lín yǔ)一詞指的是鱗片和羽毛。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鱗(魚鱗,11畫)和羽(羽毛,9畫)。鱗羽二字中的鱗部總共由11畫組成,而羽部則由9畫構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在古代的寫法為魚和羽的組合,表示魚的鱗片和鳥的羽毛。在繁體中,鱗羽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鱗羽的例句:
1. 魚的身上覆蓋着鱗羽,使它們能夠在水中靈活遊動。
2. 這隻孔雀展示着它美麗而絢爛的羽毛鱗羽。
除了鱗羽這個詞之外,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鱗片:魚的身體上的硬殼覆蓋物。
2. 羽翼:鳥類的翅膀,象征着自由和飛翔。
鱗羽的近義詞有:鱗片、羽毛。
鱗羽的反義詞有:光秃、光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