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調的意思、鈞調的詳細解釋
鈞調的解釋
均衡調和。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鈞調中適,可以永年。”
詞語分解
- 鈞的解釋 鈞 (鈞) ū 古代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千鈞一發(一根頭發挂着三萬斤重的東西,喻極其危急)。雷霆萬鈞之勢。 制陶器所用的轉輪:陶鈞(亦喻造就人材)。 樂(?)調(刼 ):鈞弦。 敬辭,用于對尊長或上級
- 調的解釋 調 (調) à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将。 訪查了解:調查。調研。 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和諧好聽的一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調子。調號。調式。腔調。曲調。大調。小調。南
專業解析
“鈞調”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進行闡釋,主要與音樂、平衡及權威相關:
-
字源與本義(音樂調律):
- “鈞” (jūn): 本義指制作陶器所用的轉輪(鈞陶),引申為調節、均衡、規範之意。在音樂領域,“鈞”特指校正音律的标準器具(如鈞石、鈞鐘),或指音律本身的标準、規範。例如《國語·周語下》有“細鈞有鐘無镈,昭其大也;大鈞有镈無鐘,甚大無镈,鳴其細也”的記載,這裡的“鈞”即指音律的規模或标準。
- “調” (tiáo): 本義為協調、調和、使和諧。在音樂中,指調校樂器的音高,使之符合音律标準,即“調音”、“調律”。
- “鈞調”合義: 因此,“鈞調”最核心的本義是指按照标準音律來調校樂器,使之音準和諧。它強調的是以權威、規範(鈞)為基礎進行的調整(調),以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這體現了古代中國對禮樂制度中音律規範的重視。
-
引申義(平衡與調節):
- 由音樂調律的和諧、規範之義引申開來,“鈞調”可以泛指對各種事物進行均衡、協調、使之達到合理、和諧的狀态。這可以應用于政治(如調和矛盾)、社會(如調節利益)、自然(如陰陽調和)等多個領域。它蘊含了追求平衡、穩定、有序的哲學思想。
-
引申義(權威與規範):
- 由于“鈞”本身含有權威、标準、關鍵的含義(如“千鈞一發”、“雷霆萬鈞”),“鈞調”有時也隱含着由權威力量或核心規範進行的調節與掌控之意。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調和,更帶有依據最高準則或強大力量進行統籌安排、使之歸正的意味。
“鈞調”一詞,源于古代禮樂文化,本義指依據标準音律調校樂器。其核心内涵在于以規範(鈞)為基礎進行調節(調),以達到和諧、平衡的狀态。由此引申,它可廣泛用于描述對各種關系、力量、狀态進行權威性的協調與均衡,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和諧、秩序與規範的追求。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線上版或紙質版):對“鈞”、“調”及複合詞有詳細釋義和書證引述,是研究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可通過各大圖書館或專業數據庫訪問。
- 《國語》:其中關于“細鈞”、“大鈞”的記載是理解“鈞”在音樂中含義的重要古代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鈞調”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鈞調”讀作jūn diào,核心含義為“均衡調和”,常用來形容事物協調、和諧的狀态。這一概念最初與音樂相關,指音律或音調的和諧統一,後來引申到更廣泛的領域,如藝術創作、自然規律或社會關系中的平衡狀态。
二、字義分解
-
鈞:
- 本義為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如“千鈞一發”。
- 引申為制陶器所用的轉輪,象征平衡與規範。
- 在敬辭中用于尊稱對方(如“鈞座”“鈞鑒”)。
- 姓氏用字。
-
調:
- 本義指音樂的曲調或樂譜(如“C大調”)。
- 引申為聲音的和諧(如“聲調”“語調”)。
- 作動詞時表示調整、協調(如“調和”“調配”)。
三、曆史淵源與用例
“鈞調”最早見于三國時期何晏的《景福殿賦》:“鈞調中適,可以永年”,描述建築結構的均衡之美,暗含和諧方能長久的哲理。後世多用于文學或音樂批評中,如評價樂曲“音律鈞調”,或形容自然景象“四時鈞調”。
四、使用場景
- 文藝領域:指音樂、詩詞等作品的韻律和諧。
例句:這首古琴曲音色鈞調,令人心曠神怡。
- 生活場景:描述人際關系或事物發展的平衡狀态。
例句:團隊協作鈞調,項目進展順利。
- 自然現象:如四季更疊、生态平衡等。
例句:山水鈞調,萬物共生。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古典用例或現代延伸含義,可參考古籍《景福殿賦》或權威漢語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珥寶珠市餅弊蓋碧旻伯埙仲篪彩筆成昏垂晚春幌踔絕之能倒心得勁動力機芳樽負挈攻完構夏歸美黃喉蛇環帀護階君子胡星急迸格邦接踵而至急遽句稽駿功居所刊字刻時孔蓋口過叩心塊蘇兩相情原聯辔蓮銅零圭斷璧離蠥亂作一團律博士綠地貌望纆牽耐靜平手起腳七亡鵲醆睿命山畲身法松雪道人隼旆吐谷渾外日僞真霧會相譏歊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