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賀的禀帖。《清史稿·邦交志二》:“每屆年終,兩部長必與駐 藏 大臣呈遞賀稟,駐 藏 大臣循例優加賞犒。”
“賀禀”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賀禀(拼音:hè bǐng,注音:ㄏㄜˋ ㄅㄧㄥˇ)指“祝賀的禀帖”。其中:
據《清史稿·邦交志二》記載,清代駐藏大臣與西藏地方官員在年終時,會通過呈遞“賀禀”表達禮節性祝賀,駐藏大臣則依慣例給予賞賜。
“賀禀”是古代官場或正式交往中使用的禮節性文書,兼具祝賀與禀告功能,多見于清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作為曆史詞彙研究。
《賀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祝賀好消息、表達喜悅之情。通常用于表示對他人感到高興和欣喜,以表示對好消息的慶祝和祝福。
《賀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貝”和“示”,其中“貝”是指貝殼,意味着珍貴和財富;“示”是指示,代表表示和展示。該詞的筆畫總共有13畫。
《賀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賀”和“禀”的用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繁體為「賀」和「稟」。
在古代,漢字“賀”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貉魯切”,字形在現代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漢字“禀”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禀〔稟〕紀”,字形與現代略有區别。
1. 我向你賀禀,你的項目獲得了一等獎。
2. 他帶來了賀禀,我們的公司獲得了重要的投資。
3. 請代我向他賀禀,祝福他的婚禮圓滿成功。
組詞:賀禮、賀年、賀喜、賀詞、賀卡、祝賀。
近義詞:祝賀、慶賀、恭賀、贊賀。
反義詞:哀禀、控禀、訴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