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和絲棉。喻飽暖之惠。 明 唐順之 《李封君七十壽序》:“數千裡内,吏承寧一之化,民荷悃愊之仁,軍戴醪纊之賜。”
“醪纩”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áo kuà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來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明代唐順之《李封君七十壽序》:“數千裡内,吏承寧一之化,民荷悃愊之仁,軍戴醪纊之賜。” 這裡用“醪纩”形容軍隊所受的恩賜,強調統治者對軍民溫飽的關懷()。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創作中,表達對物質保障的重視,或形容施政者體恤民生的舉措()。
《醪纩》(láo gě)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用來釀造醪糟的容器。醪糟是一種古老的釀造食品,用于發酵酒類。這個詞彙也可以引申指代與酒相關的事物。
拆分《醪纩》的部首是酉(酉字底部的三個點)和缶(缶字左上的一點)。 它的總共有14個筆畫。
《醪纩》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文獻作品,如《文選·齊太宗雜傳》。這個詞沒有繁體字。
根據傳統古漢字的寫法,《醪纩》可以寫作:醪(酉, 缶, 小)纩(纟, 冖,龍,十, 纟)。
1. 他們用醪纩制作了一些美味的酒。
2. 這家酒窖保存着許多古老的醪纩。
組詞:釀醪、醪糟、醪缸。
近義詞:酒壇、酒罐、酒壺。
反義詞:空醍、醍醐、瓊漿。
【别人正在浏覽】